就業尊嚴

虛高的比例,虛假的數據,就會有虛胖的民生,虛擬的繁榮。“被就業”令就業尊嚴掃地,還原真實的就業率就是捍衛“就業尊嚴”。

背景

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2011年3月8日上午9時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說:從總體的情況來看,我們的大學生就業形勢還是比較好的,近幾年的數據顯示,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也就是說每年畢業生離開高校時就業率在70%—75%之間,年底就業率基本上能夠達到90%以上。

評論

還原真實的就業率是捍衛“就業尊嚴”

在兩會期間公布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顯然是誠心誠意接受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審議”和“監督”,甚至是接受全民的“審議與監督”。因為兩會凝聚“監督能量”,顯現“兩會效應”。有評論認為,每年的兩會是中國“監督能量”最集中的時候,媒體的聚焦,網友的關注,民間監督力量的凝聚使“監督能量”達到峰值——我們常稱之為“兩會效應”,這種效應以超常的效率解決了一些社會問題。

我們似乎習慣於或者更嚴格地說是麻木於90%以上的就業率。有人調侃:如果“啃老”算“家庭就業”,就業率肯定更高。據有關專家統計,在城市裡,有30%的年輕人靠“啃老”過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問題。這裡的年輕人應該包括應屆與歷屆高校畢業生。啃老,總得在家裡做點小家務什麼的吧?“孩子,家裡醬油沒有了,去打醬油”,這也算是給父母“打工”,然後換來衣食無憂,當然還有零花錢,這理應算是一種“家庭就業”。如果把這一部分也統計到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里,就業率估計還會提升幾個百分點。

高校自己統計就業率,抑或還有主管部門象徵性的審查、抽查,然而就層層上報,有關部門一匯總,高校就業率就大功告成。從程式上就存在著明顯的漏洞,又如何確保數據的真實性?早有人呼籲,高校就業率應由第三方統計,或者由統計部門獨立完成,甚至可以請審計部門進行“審計”,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這是從程式環節堵塞漏洞。但是建議歸建議,採納歸採納。

有評論認為,虛高的就業率甚至是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因為虛高的就業率會延誤社會及時發現和有效解決高等教育問題的時機。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最基礎的民生。準確的就業率,是就業的“晴雨表”,是民生的“晴雨表”,也是生計和尊嚴的“晴雨表”。同時,唯有準確的就業率,才能給政府制定就業政策提供科學的依據。

就業率虛高,讓兩會“監督能量”蒸發水分。如果將虛設的就業率放到兩會監督的“烘乾機”中,讓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廣大民眾一起釋放監督能量,蒸發水分,還原真實。只有正視問題,才能解決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