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尤中教授是當代著名歷史學家,20世紀50年代初畢業於雲南大學歷史系,秉承其深厚的學術傳統,一生致力於地方史、民族史的研究,研究範圍及於地方史、地方沿革史、雲南民族史、西南民族史乃至中華民族發展史等領域,其中尤以民族史方面的研究成果最為豐碩,成就斐然,成為中國民族史研究領域之巨擘。
為總結尤中教授近60年來的研究成果,積累文化,啟發後學,並以此獻給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60周年,作者特此編輯出版了這部《尤中文集》。本書是第1卷:《雲南民族史》。
作者簡介
尤中,雲南宣威人,1927年4月14日出生於雲南省宣威縣。1954年畢業於雲南大學歷史系,留校任教。先後擔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曾任雲南大學西南邊疆民族歷史研究所所長兼西南古籍研究所所長,雲南省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雲南省志》副總纂,雲南省第六屆、第七屆人大常委。 1986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審批准為中國民族史博士研究生導師。1987年,被雲南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稱號,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1989年以前,先後撰寫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教材共八種,均已公開出版。其中本科生教材之一《雲南民族史》,1995年獲國家教委第三屆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同時獲雲南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碩士生教材之一《中國西南民族史》,1989年獲雲南省教育廳科研成果一等獎;博士生教材之一《中國西南邊疆變遷史》,1992年獲雲南大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此外,還公開出版了《沖華民族發展史》、《西南民族史論集》、《焚古通紀淺述校注》等著作。 主編的書刊有《西南民族歷史研究集刊》、《西南古籍研究》、《西南民族史研究》、《中國民族史研究》。 參著有《中國歷史地圖集》(譚其驤主編)、《中國通史》(白壽彝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中國大百科全書·民族》。 1983年至2000年間,共培養了二十多名碩士、十四名博士。
目錄
雲南民族史
前言
第一章 先秦時期的雲南民族
第一節 雲南的原始人和原始族群概況
一、從原始文化遺蹟看雲南境內的原始族群
二、從後來的文字記錄中看雲南境內的原始族群
三、綜合的結論
第二節 雲南境內各地原始居民的生產和生活狀況
第三節 雲南境內部分地方原始社會的逐漸解體及與內地交通的展開
第二章 秦、漢時期的“西南夷”
第一節 “西南夷”中的民族群體
一、屬於氏羌系統的民族
二、屬於百越系統的民族
三、屬於“百濮”(孟高棉)系統的民族
第二節 秦、漢之際各民族群體的社會發展狀況
一、邛都叟
二、滇莢
三、夜郎僚、濮
四、滇西的雋(叟)、昆明
五、昆明族西部的僚(鳩僚)、濮(苞滿、閩濮)
第三節 兩漢對“西南夷”地區的經營開拓
一、兩漢開“西南夷”設定郡縣
二、採取“羈縻”政策對各民族群體進行統治
三、移民墾殖
第四節 兩漢的政治、經濟、文化在“西南夷”中的影響
第五節 兩漢統治期間“西南夷”中的反抗與紛爭
一、廉頭、姑繒等部落的反抗
二、夜郎王與句町王、漏臥侯的兼併紛爭
三、“西南夷”各族共同反抗王莽民族壓迫的戰爭
四、昆明族各部的起義
五、哀牢人的反抗
六、益州、永昌、越雋三郡內各民族的共同反抗
第六節 兩漢統治期間的“西南夷”各民族群體內部的社會變化
一、滇莢地區的奴隸制度從發展走向衰落
二、夜郎僚、濮,邛都叟, 昆明族中哀牢人等的變化
三、一些部落中原始社會的延續
第三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南中各民族
第一節 南中大姓、夷帥的反蜀活動與諸葛亮南征
第二節 南中的大姓和夷帥
一、大姓勢力的產生、發展和鞏固
二、夷帥勢力的發展、鞏固及眾多落後部落的存在
第三節 三國、兩晉時期南中的政治概況
一、蜀漢時期
二、魏、晉時期
第四節 南北朝時期爨氏的割據
第四章 隋朝至唐朝前期的雲南各民族
第一節 隋朝對爨區的經營與爨氏統治勢力的衰落
第二節 民族情況的變化
一、“白蠻”(白族)
二、“烏蠻”
三、“和蠻”
四、磨些
……
第五章 南詔統治時期的雲南各民族
第六章 大理國統治時期的雲南各民族
第七章 元朝統治時期的雲南各民族
第八章 明朝統治時期的雲南各民族
第九章 清朝統治時期的雲南各民族
雲南地方沿革史
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章 先秦時期的雲南民族
第一節 雲南的原始人和原始族群概況
我國是歷史文化悠久的國家,人類發祥地之一。位於祖國西南邊境的雲南,也和祖國其他省份一樣,都是我國遠古人類的家鄉。新中國建立後的考古發掘資料,足以證明這一點。1965年,在元謀縣上那蚌發現兩顆猿人牙齒化石,經過科學測定,這種“元謀猿人”,比北京周口店發現的“北京猿人”的時間還早。“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四五十萬年前,而“元謀猿人”卻生活在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以前。繼“元謀猿人”之後發現的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化石還有:1960年,在麗江縣木家橋發現古人類化石的股骨三根,這種“麗江人”生活在距今約十五萬到五萬年的時間;1965年,在西疇縣東南約半公里的仙人洞中,發現古人類的五枚牙齒化石,這種“西疇人”生活的時間,與“麗江人”一樣,同在舊石器時代晚期。1961年,又在路南板橋河沿岸,發現了舊石器時代人們使用過的石器。這些考古發掘資料證明:雲南和祖國境內其他地方一樣,從遠古以來就一直有人類居住,即從猿人到古人、新人的三個階段,就一直有人類勞動、生息、繁衍在祖國西南部的這片地方。
“元謀猿人”不僅超越了一般動物的階段,-而且已經脫離了人類的嬰兒期,能夠製造比較粗糙的石制工具,並懂得了用火。人類從懂得用火的時候開始,便不再受地域和氣候的限制,沿著山川河流,以及任何適宜於自己生存的地方移動,分布到廣大的地區去,以謀求自己的物質生活資料。從“元謀猿人”到麗江、西疇、路南等地的古人類,正是這樣相互繼承和發展起來的。在長期的遷徙活動中,人口逐漸地繁衍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