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白派

少白派

少白派是京韻大鼓流派之一。20世紀三四十年代,鼓曲名家白鳳鳴宗法劉寶全的唱腔,吸收借鑑白雲鵬的表演藝術,加以創造發揮,突出蒼涼悲壯的“凡字腔”,創造了少白派京韻大鼓,並且編演了一批代表性曲目,對現代的京韻大鼓藝術具有一定影響。

簡要介紹

白鳳鳴八歲從父學藝,十二歲登台演唱,為鼓曲大王劉寶全賞識收為弟子。至十七歲時,已掌握劉派大鼓演唱真諦。他深知老師造詣之深,不僅在於汲取前輩宋五、胡十、霍明亮諸家之長,還貴在融會貫通、富於獨創精神。因此,他立志廣擷博採,從兄弟曲種和姊妹藝術中借鑑表現手段與技法。他酷愛京劇藝術,並結識了王少卿陳富年楊寶忠幾位朋友。經與這些良師益友切磋,他大膽嘗試在演唱《擊鼓罵曹》時,以單鍵擊出雙鍵鼓點的技法,配合《夜深沉》古曲,使演唱效果聲情並美,一時被譽為創舉,廣為仿效。
白鳳鳴對自己演唱的作品,力求深入理解作品之歷史背景,人物之思想性格特徵。如他中年時期,在演唱子弟書《方孝儒罵殿》之前,從考據與體驗著手,力求做到一個唱腔、一個眼神、一個手式、一個身段都能注之以情,貫之以神,當時受到老伶工王瑤卿、陳彥衡、言菊朋的器重。他矢志精研音津聲韻至三十歲時,以他獨具特色的藝術而被曲藝界譽為少白派,獨樹一幟。

藝術特色

白鳳鳴與白鳳岩合作,根據自己嗓音較寬、調門較低的特點,在繼承劉派藝術的基礎上,適當吸收借鑑京韻大鼓白派創始人白雲鵬的演唱技巧,共同創造了以蒼涼悲壯見長的“凡字腔”新腔。
少白派的形成,一是推出一批新曲目,二是在唱腔音樂上的創新。在創新方面主要有兩個特點,其一是唱詞詞格的變化。鼓詞詞格一般開頭兩句尾字用兩個平聲,所謂“定轍半”,以下則是仄平,仄平……而少白派的曲目在落腔時多用“樓上樓”,也就是連用幾句尾字落平聲的詞句。因為平聲(陰平、陽平)的調值是高平,它可使唱腔音樂連續上揚。“樓上樓”的詞格,在劉、白兩派的唱詞中偶有一二處,而少白派則多用。例如:“這位武鄉侯,言至此痛傷情(陰平),心悽慘血淚零(陰平),嘆先生香頂叩拜蒼穹(陰平),伏俯到天明(陰平),強支他的病身形(陰平)”(摘自《七星燈》)。這一落腔共五個平聲,按字正腔圓的要求就自然改變了上仄下平的音高規律,形成不同一般的唱腔。少白派曲目中許多落腔都是使用了以上詞格手段來創造音樂上的新感。二是暫短的移調,這也是前輩藝人所未有的。京韻大鼓是宮調式,但少白派的唱腔有時由宮調巧妙地移到徵調,暫短的幾小節後又回到宮調上。有人認為少白派的特點是“凡(4)字腔”,而實際是在移到徵調時,由“凡”(4)字變為1音,所以聽起來唱腔新穎動聽。這就是暫短移調的作用。
少白派的曲目和唱腔音樂既不同於“劉(寶全)派”也不同於白(雲鵬)派”,獨樹一幟,是京韻大鼓音樂的發揚和深化,所以在20世紀30年代以後即和劉派、白派成鼎足之勢。
少白派雖是第二代傳人,但獨有的曲目普及很廣。特有的唱腔為同行引用,移調旋法為同道效法,所以影響是很廣泛的。它潛移默化在京韻大鼓唱腔之中。

代表曲目

少白派京韻大鼓代表曲目共有五十多段,其中經白鳳鳴與白風岩等發展、創新的傳統曲目有《戰岱州》、《七星燈》、《建文帝出家》、《擊鼓罵曹》、《紅梅閣》、《狸貓換太子》、《羅成叫關》、《懷德別女》、《方孝孺罵殿》、《氾水關》、《樊金定罵城》、《哭祖廟》、《貞娥刺虎》、《竇公訓女》、《拷童榮歸》等;還有自編曲目《西湖陰配》、《唐明皇游月宮》、《元旦佳話》、《上元樂事》、《勸各界》等。

傳承人物

少白派京韻大鼓著名傳承人較少,基本已絕跡。
白佳林是少白派京韻大鼓創始人白鳳鳴的公子,受其父嫡傳頗深,常年參加票界活動,有一定的影響力。2006年曾為白鳳鳴的三段錄音配像並出版。白佳林逝世後從某種意義上標誌著少白派京韻大鼓的淡出,甚至滅亡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