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光緒廿十七年木板印刷的[一得集]書中;進解計篇記述的拳譜開篇寫道;拳訣;拳以力大者為最,而以能化者為神,如彼力雖大,攻之即無,則無如何矣。拳以手快者為能,而以能滑者為妙,如彼手雖快,捉之不著,亦無如何矣。凡著架者,皆下乘也。本拳種源出少林柔術之滑化功。其有;步形,腿形,拳形,裁法,氣法之專功。均有特色,常中有異,別具一格,歷來傳承不廣,尚為稀有拳種,知者甚少,有待挖掘。
軟拳,也稱拔步捷形拳是少林宗法。其師承;山東張大歧,山東王三,[別號腕子王]山海人郭襄,郭廉,河間人鄒廷蘭[別號神刀鄒六,清朝侍衛]山海人王叔爰,[字子庚,清朝醫官]王余清,[民國山海臨榆人]山海人,李文漢至今。二郭為叔伯兄弟,二王為父子,在郭府傳鄒時曾傳石門人黃廷彥。看其傳承除摯友就是家傳,其傳承範圍窄小,所以知者甚少,該拳歷經幾代人均無變動,因它是一個系統,絲絲相扣,非常完整。
本拳種主張剛柔雙練,軟硬二用,兩方而互為基礎,練出能剛能柔的能力,臨機能以柔接力,以剛發力,剛之不達化柔,柔之不及化剛,以剛柔之變化和虛實之變化為極至。
剛柔之術同根於氣勁,術以勁力為本,以法為用,力有內外之分;本拳種主練內力,外力指局部之浮力,內力指全身之實力,功高者能提足腿之力貫達手臂。練全身內力另有專功,是以呼吸為功,運使為法,不僅浮力換實力,且能增力,內力之剛非部分血氣之剛,柔非無氣無源之柔,是以氣練柔,柔中求剛,柔中求滑,滑中求化,剛練柔練互為基礎,總以柔術為貴,內力為歸。變化由心,收發起落身先趨,手足以身帶,以成內力施法的習慣功能。
本拳主六根協調,腿臂合形拳術,皆以手,眼,身,腿,步,氣六根大法為根本。以六合之理協調六根,而本拳以手,足,腿,臂之佐使為重,如用腿擊防,合以手領為得法,用步奪地利,輔以手開門為得法,如縮身,則以腿臂合縮為得法,展身,以腿臂同展為得法,用肘輔以膝,用肩輔以胯,持其六根之合輔以為訣,其法力之形為術形。有形架而不著於形架,形架隨意而化,其應變才能得心應手。
本拳六根分工而協調,又分修其長,各有專功,各有特色。手形;多用滑掌,拱腕垂指,四指拼,大指張開,其手法有;掛扣手,一手掛其腕,另手扣其肘或肩。牽緣手,兩手指腕左右迴環,連環如兩圓相索,左右緣格如猿手。蛇纏手,為覆掌陰手,取側勢,一手前纏,另手從腋下格出,揮擊彼腋窩,又回護鉤格下部來手。剪手,陰陽互用,以掌緣和兩肘為要,形作叉剪,胸內吞,發橫力,取倒勢,一手剪,另手盡力斫入叉壓前手之肘彎處,不過深,其變化速靈。推手以雙推手為宗,占,按,吐為法,不論單推雙推皆用指點入,再平掌按下,全力吐氣開聲,力吐於肩窩貫掌心。拐手,拐肘用腕力與肘力,有剪圈意,橫拐縱拐手皆作勾拔式。其它挖撈,掘掏,穿格,抄擊,封逼,擒拿,諸法因勢而施。柔之不達化剛,其手法不拘一格。用手總要擊防兼備,起落迅速。跡比三角,連二點為直,連三點為曲。動如盤中走珠。起即落,落即起。出有的,回有意。
腿法;腿比臂長,力比臂大,又得下部之利;掠地攻堅,威力甚大,腿亦補手臂之不足。本拳種有八腿法;順起腿,勾蹬腿,纏絲腿,中稍轉腿,斜身拗步腿,玉環腿,雙腿連環挖步撐,單腿連環挖步撐,其腿法各具其妙,腿之法,以身為先,身帶飛騰,以顛樁帶腿,以肩胯為根,以腰臀為主宰,譜曰;盪漿守臍輪,旋轉形骸榜。
步法;從拳中提出,用步奪地利,其精華是在走躍運動中施術,以求以弱勝強,步法是為術,是功,以身帶步,趨堅避橫,側鋒取勢,轉變方向,調整距離,爭中宮,奇犄角,從而登堂制勝。其伸縮起落,閃轉走躍,非拔步才能落實。擺扣載插,起落皆以身帶步,胯帶腿,膝帶足,手領腳,是術之要訣,以內力驅使,其步形;
一,雀躍步,二,鴛鴦步,三,跳竄步,[跋步跳竄,上步跳竄]四,顛箭步,[顛竄步,顛踢步]五,犄角三點步,六,犄角四點步,七,回身轉扣步,八,陰手迷魂步。
身法;身法為六根之關鍵,身進退有方,趨避得機,方能帶動手足靈通一氣,身法即縮展。縮;吞身吸氣,沉肩抽腹,縮項昂頭,肘膝相接形如猿。展法;搖肩提胯,伸腰拔步,謂;柳腰扭動,搖身手舞,花腳迴旋也。其閃轉騰躍,先縮身而聚,再拔步而起,趨身而竄,束身而落,進退趨避,皆取短馬為得勢,取機乘勢,入側鋒為靈巧,進退趨避有;里外,淺深,虛實之分。見虛則進,實則退。側鋒入。順彼力之開合較逆彼力之開合為貴。
本拳,總屬柔術,在柔中求剛,柔接剛發,柔之不及用剛,剛之不達,則用柔。剛柔互濟。本拳形;拔步捷形,搭手滑化為能。以進身;移心重墜,纏繞貼靠,施術放跌為妙。練其形,知其意,精其常,通其變,以氣提內力,以內力施法,以訣要,擺扭腰身,帶手足。本拳形功夫特點;純是一足用力,兩胯提動,兩肩起落,手,足,肘,膝略縮,氣聚臍輪,鞠躬靜氣,脖項伸縮,用三眼法。本拳是術招之總匯,主練功能習慣。其八拳形,八腿形,步形,從拳內提出而專功習練,呼吸導引另有專功,拳以練功力為主,以練術法為輔。拳術表面上粗簡,然內容細微,很有精到之處。各流派拳種甚多各有所重所長,簡述其拳以供探研。
相關詞條
-
少林派
少林派是中國武術中範圍最廣、歷史最長、拳種最多的武術門派,以出於中嶽嵩山少林寺而得名。少林武術是在長期的僧眾習武中逐漸自發形成的。少林武技名顯於世,始於...
派系起源 形成原因 地理位置 少林功夫 少林支派 -
查拳
查拳是回族中流傳較廣的中國傳統拳術長拳的五大流派之一,起源於山東省。分冠縣“張氏”查拳、“楊氏”查拳和任城“李氏”查拳三支。其中,冠縣“張氏”“楊氏”與...
拳法簡介 歷程 基本套路 動作特點 拳譜選錄 -
少林武術
少林武術是中國最有影響的一個武術流派,因形成於少林寺而得名。它以強身健體、去病延年、保護名山、鎮守古剎、防身抗暴、殺敵制勝為目的。以樸實無華、套路繁多、...
起源 特點 套路 十不傳 歷史 -
紅拳
紅拳起源於周秦、揚名於唐宋、盛行於明清,是中國民族武學重要一脈,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紅拳是山西、陝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地方拳的主流派。它以內容...
簡介 起源 歷史發展 養生技巧 歷史人物 -
少林派[武術門派]
少林派是中國武術中範圍最廣、歷史最長、拳種最多的武術門派,以出於中嶽嵩山少林寺而得名。 少林武術是在長期的僧眾習武中逐漸自發形成的。 少林武技名顯於世,始於隋末。
基本介紹 起源 形成原因 少林功夫 少林支派 -
武當拳
武當拳發源於道教聖地武當山,在中國傳統武術流派上稱內家拳,是中國武術一大名宗。武當拳是武當武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武當武術徒手運動套路類項目的總稱。它...
神奇傳說 形成發展 風格特點 技擊原則 招式動作 -
少林武功
少林武功是我國著名的武術流派之一,其歷史悠久,影響深廣,是中國傳統武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少林拳”、“少林棍”在我國武術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頁。歷史上有“...
特點 歷史 套路 十不傳 少林武僧 -
龍拳
福建地方拳。屬南拳類。亦稱龍樁或龍尊。該拳廣泛流傳於福建福州、永泰、古田等地,同時在浙江、江西、台灣等省也有流行。據傳此拳由清末古田人彭德成所傳。彭德成...
簡介 拳種 -
少林七十二絕藝
據《少林拳譜》記載,少林寺原有三十六硬功、三十六柔功,又稱三十六外功、三十六內功,均在少林門中秘傳,但無詳細文學記載。現在所說的“少林七十二藝”通常被認...
概述 正宗七十二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