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是2007年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 M·斯科特·派克(M. Scott Peck)。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或許在我們這一代,沒有任何一本書能像《少有人走的路》這樣,給我們的心靈和精神帶

封面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來如此巨大的衝擊。僅在北美,其銷售量就超過七百萬冊;被翻譯成二十三種以上的語言;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上,它停駐了近二十年的時間。這是出版史上的一大奇蹟。

毫無疑問,本書創造了空前的銷售記錄,而且,至今長盛不衰。

本書處處透露出溝通與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時代限制,幫助我們探索愛的本質,引導我們過上嶄新,寧靜而豐富的生活;它幫助我們學習愛,也學習獨立;它教誨我們成為更稱職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歸根到底,它告訴我們怎樣找到真正的自我。

正如本書開篇所言:人生苦難重重。M·斯科特·派克讓我們更加清楚: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但是,他沒有讓我們感到恐懼,相反,他帶領我們去經歷一系列艱難乃至痛苦的轉變,最終達到自我認知的更高境界。

作者簡介

M·斯科特·派克,我們這個時代最傑出的心理醫生,他的傑出不僅在其智慧,更在於他的真誠和勇氣。兒童時,他就以“童言無忌”遠近聞名;少年時,他又勇敢地放棄了父母為他安排的輝煌前程,毅然選擇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最終當上了一名心理醫生。

目錄

第一部分 自律

問題和痛苦

推遲滿足感

父母的過錯

解決問題的時機

承擔責任

神經官能症與人格失調

逃避自由

尊重理實

移情:過時的地圖

迎接挑戰

隱瞞真相

保持平衡

抑鬱的價值

放棄與新生

第二部分 愛

愛的定義

陷入情網

浪漫愛情的神話

自我界限

依賴性

精神貫注

“自我犧牲”

愛,不是感覺

關注的藝術

死亡的風險

獨立的風險

承諾的風險

衝突的風險

愛的自律

愛與獨立

愛與心理治療

愛的神秘性

第三部分 成長與宗教

宗教與世界觀

科學的宗教

凱茜的故事

馬西婭的故事

特德的故事

嬰兒與洗澡水

第四部分:神奇的力量

健康的奇蹟

潛意識的奇蹟

好運的奇蹟

進化的奇蹟

熵與原罪

邪惡的本質

意識的進化

力量的本質

俄瑞斯忒斯的傳說

抗拒潛意識的暗示

後記

精彩書摘

第8節:父母的過錯(1)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形?為什麼大部分人擁有足夠的自制力,能避免貪圖一時安逸的惡果,卻有相當數量的人不懂得推遲滿足感,最終成為失敗者?其中的原因,目前醫學界尚無定論,僅有的答案也缺乏足夠的依據,基因的作用並不明顯,其他因素也有待科學論證,但大部分跡象表明,在這方面,親職教育起著相當大的作用。

缺少自律的孩子,未必是因為父母管教不嚴。不少孩子甚至經常遭受嚴厲的體罰,即便小有過錯,父母也會劈頭蓋臉地打過去:掌摑、腳踢、鞭打、拳擊,可謂花樣翻新。這種教育不僅收效甚微,甚至反而使局面惡化。

父母本身難以自律,就不可能成為孩子的榜樣。父母常常告誡孩子:"照我的話去做,不過別去學我。"他們酗酒無度,或在孩子面前惡語相向,甚至大打出手。他們缺乏起碼的自制力,缺少長輩的尊嚴和理性;他們形容邋遢、一塌糊塗,甚至偷懶耍滑、背信棄義。他們的生活毫無章法,卻強迫孩子有條不紊地生活。可想而知,假如父親動輒毆打孩子的母親,那么母親因兒子欺負妹妹而對其施以體罰,又有多少意義呢?如何又能指望兒子聽她的話,控制好情緒呢?在年幼的孩子心中,父母就像上帝那樣位高權重。孩子缺乏其他模仿的對象,自然把父母處理問題的辦法全盤接受下來,並視為金科玉律。父母懂得自律、自製和自尊,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會心領神會,並奉之為最高準則。父母的生活混亂不堪、任意妄為,孩子們同樣照單全收,並視為不二法門。

父母的愛心至關重要,即便家庭生活混亂,倘若有愛存在,照樣可以培養出懂得自律的孩子。父母身為醫生、律師、企業經理、慈善家,即便在職業上得心應手,生活方式也相當嚴謹,倘若缺少愛和溫情,他們培養的子女,就和成長在貧寒、混亂家庭的孩子一樣,照樣不懂得自律,照樣隨心所欲、無法無天。

愛,關乎心靈的健康成長。在本書後面部分,我將就此深入探討。愛,是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元素,所以有必要了解愛的實質,以及愛同自律的關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