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飯桶與小飯囚

這本書的五十多篇文章,關懷的問題一貫是:「我們的生活如何能美好? 我沒有為我所關懷的問題:「我們的生活如何能美好」提出固定而唯一的答案。 因此,我只提醒有心者掙開這些迷障,回到自己、回到真切的生活。

圖書簡介

點擊查看大圖
【圖書簡介】 - 小飯桶與小飯囚
讓時間倒回一九五0年代吧!瓜棚下擺著一條長板凳,五個小傢伙,正炯炯然射向凳上的那碗醬燒魚……這個年代,孩子們對著滿桌飯菜,卻皺著眉頭,哀求說:「再吃一口就好,可以嗎?」當時代已無「典範」,我們的生活與其相信各種專家的理論,不如擺棄層層迭迭的知識迷障,回到自己、回到真切的生活,用心去感受、去反思,或許能撥開當前社會紛雜混亂的迷霧,看到遠方的一點亮光,悟到生活上一些簡單而明確的價值信念。當時代已窮奇追新到死巷或懸崖時,我們只要肯及時回頭,可能會驚喜地發現,很多「古典的智慧」,始終「常新」地等待著我們以真真切切的生活實踐去印證。當知識已成為迷障,我們的生活要能美好,用的就不是「加法」而是「減法」,清除心靈房間中過多而不貼切於生命自身的知識成見吧!當時代環境,已被政客、商賈、教育官僚、媒體人共謀塑造成一幅「上下交征利」而男男女女退化回到動物狀態的圖像,並儼然蔚為不可逆轉的趨勢。這種「朝代末症候群」,只要讀過歷史的人,都會覺得並不陌生。然則,在亂世中如何做人?生活如何能美好?不肯汩沒於洪流者,恐怕也只得決然地「回到自己」吧!美好的生活,只需要一些簡單、明確而堅定的信念,以及不必看人臉色的行動。這本書的五十多篇文章,關懷的問題一貫是:「我們的生活如何能美好?」但是,沒有深奧如仿智力測驗的「美學理論」。我只是直接觀察、體會當前社會或個人真真切切的生活,而做了或片段或整體的感受與反思。我沒有為我所關懷的問題:「我們的生活如何能美好」提出固定而唯一的答案。因為,我認為沒有這種答案。「生活的美好」,各有因緣條件,沒有一體適用的模式,唯在自得而已。但是,有些迷障卻是我們所共同面對的。因此,我只提醒有心者掙開這些迷障,回到自己、回到真切的生活。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 小飯桶與小飯囚
顏昆陽,台灣省嘉義縣人,一九四八年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畢業。曾任私立淡江大學、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中央大學等校中文系講師、副教授、教授。現任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兼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兼擅古典詩詞、現代散文、小說之創作與中國古典美學、文學理論之研究。曾獲聯合報文學獎短篇小說佳作、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優等、中興文藝獎章古典詩創作獎、中國文藝獎章現代散文創作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