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身洞

小身洞

"小身洞

小身洞,又名小心洞,由岩石構成洞室,洞口小(圖一:btr83102)而洞室寬大,可容百餘人,洞內供奉阿彌陀佛石像(圖二:btr83103),洞頂再建寺宇,名叫瑞跡寺,寺後又是岩石,岩石又構成洞室,曲曲折折,洞洞室室,實為奇巧壯觀。
小身洞建在官橋鎮成竹村芸溪村後五峰山連綿山脈地域,由芸溪村沿上山公路的指路標誌不足兩公里便可抵達。
小身洞建於宋大觀年間(公元1107──1110年),由行尊禪師所建,距今已有900年歷史了,據傳說,未建寺以前,這裡有一個蛇妖洞,大蛇經常出沒下山傷害人畜,宋將楊文廣奉旨平閩十八洞,將此蛇妖剿滅,所以在寺宇東側有一塊鎮蛇石遺蹟。
小身洞洞口尚存有“瑞跡”二字,為宋體楷書,洞口大石橫豎數丈,刻有“阿彌陀佛”四字,四周刻有花框,可惜被當地打石戶炸掉,現在遺蹟上只留下“佛”字的一半“弗”的一半和少許花框,幾百年的雕刻藝術瑰寶毀於幾聲石炮,洞門被紅衛兵用亂石堵死,洞內山禽野免棲息,所幸洞內阿彌陀佛石像尚在,赤足踏蓮花,兩耳垂肩,雙眼下視,右掌向心,拇指上翹,四指自然平斜,身高2.4米,雖然佛像部份斑爛脫落,但詳細觀摩,線條流暢,藝術價值極高。
小身洞洞頂的瑞跡寺於“文革”中被毀,寺後岩石上的阿彌陀佛像被破壞,遍體鱗傷,斷手斷足,模糊形態依稀可辨:赤足雙踏蓮花寶座,佛像身高4.0米,寬1.4米,佛像身後鑿石凹進,刻有蓮花瓣形。由於面目全非,只留下足踏蓮花座的一部份,按其雕刻藝術水平,肯定出自名匠之手(圖三:btr83104)。自2001年7月1日動工重建以來,虔誠弟子紛紛捐資,瑞跡寺已基本重建完工,該寺按原址、原規模、原規格重建,文革中拆除的舊石料重新啟用,寺門匾“瑞跡古寺”四字為進士林文口書,大清光緒甲辰年立,寺門陰刻楷體聯對:“瑞繞佛山一天花雨 跡探福地數里峰雲”,粉牆舊石雕,非常有藝術造詣。“左青龍右白虎”,“麒麟獻瑞”“掃災招財”等圖案線條粗獷。寺雖不大,但小巧玲瓏,宿子寺(護厝)正在施工之中,今後可作為住寺工作人員生活區,寺後石洞堵死後亦已打開,古時僧人的石床、石椅、石窗依然保存,當地傳說是佛祖捨身救寺。可見居於百坪石壁的瑞跡寺,以石為景,石洞、石佛、石床、石凳,真是獨具一格,一到入晚,月亮一出,萬籟俱靜,站在山上,石壁嶙峋,晚鐘連連,愈顯得清幽美麗,希望寺周石堀工人,不要再在小身洞與瑞跡寺附近炸石,共同保護歷史文化遺產。
小身洞與瑞跡寺,於市文管會(1999)4號文批准組成小身洞修建委員會。在主持人沈秀勤居士積極募集並帶頭捐資,晉江、南安、惠安等地信眾合力資助之下,耗資達二十多萬元,歷時三年,主寺現已基本建成,恢復原貌,並於二00二年十二月,迎回三世尊金佛,其日人山人海,熱鬧非凡,盛況當前,誦經禮佛,梵聲索繞。於二00三年農曆二月十九日,南安市民族宗教局正式批准小身洞瑞跡寺成立寺務管理委員會,頒發牌證,沈秀勤居士為該寺的法人代表,沈秀勤女士殫心盡職的工作熱情博得了廣大信眾的讚譽。在四方信眾資助之下,小身洞瑞跡寺已初具規模,小身洞瑞跡寺已成為南安市文物保護單位,每逢農曆初一、十五日,香客紛紛來此朝靚,香火十分旺盛。
據該村管委會介紹,五年內小身洞瑞跡寺將再建築大雄寶殿、功德堂、骨灰館、放生池、涼亭、寶塔、雕塑西方三聖、十八羅漢等,相信建成之後,配套完善,一定能恢愎昔日風采,一定興旺起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