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百家—小說家
小說家,先秦 百家之一,乃採集民間傳說議論,藉以考察民情風俗。 云:“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
小說家起源
古時之人以聖人在上,史為書,瞽為詩,工誦箴諫,大夫規誨,士傳言而庶人多以之謗之。而至孟春,徇木鐸以求歌謠,巡省觀人詩,以知風俗。過則正之,失則改之,道聽途說,靡不畢紀。
小說家為諸子百家中的其中一家,據班固所著《漢書·藝文志》曰:“小說家者流,蓋出於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意即小說家所做的事以記錄民間街談巷語,並呈報上級等為主,然而小說家雖然自成一家,但被視為不入流者,故有“九流十家”之說。
小說家者能代表平民社會之四方風俗。然亦因其之小道,而不為世人所重,終致弗滅。
代表人物
虞初:
西漢河南洛陽(今河南洛陽市)人。其事跡多已散佚。據《史記》、《漢志》所載,虞初於武帝時,以方士侍郎,乘馬衣黃衣,號黃衣使者。而在《郊祀志》有載:「雒陽虞初等以方祠詛匈奴、大宛。」
虞初雖為西漢人,其功於小說家者為彙編叢談之小說。據張衡西京賦曰:「小說九百,本自虞初。」可見虞初在整編小說上的地位。
虞初著有《虞初周說》,內容為其所輯小說之彙編,篇類近千,非彙編而何。然卷帙浩繁,尤易散失,故其書亡佚亦早。
代表作品
古中國小說家所著之書,今多已亡佚,故其學說,已難考查。班固寫《漢書.藝文志》時,撮了今已亡佚的古書《七略》所錄,將十五本著作編入“小說家”的名下,並以自己的理解作註解。分別是:
書名 篇章數目 班固與唐侍郎顏師古,在藝文志上的註解
《伊尹說》 二十七篇 其語淺薄,似依託也
《鬻子說》 十九篇 後世所加
《周考》 七十六篇 其周事也
《青史子》 五十七篇 古史官記事也
《師曠》 六篇 見《春秋》,其言淺薄,本與此同,似因托之。
《務成子》 十一篇 稱堯問,非古語
《宋子》 十八篇 孫卿道宋子,其言黃老意
《天乙》 三篇 天乙謂湯,其言殷時者,皆依託也。
《黃帝說》 四十篇 迂誕依託。
《封禪方說》 十八篇 武帝時。
《待詔臣饒心術》 二十五篇 武帝時。師古曰,劉向《別錄》云:“饒,齊人 也,不 知其姓,武帝時時詔,作書,名曰《心術》。”
《待詔臣安成未央術》 一篇 應劭曰,道家也,好養生事,為未央之術。
《臣壽周紀》 七篇 項國圉人,宣帝時
《虞初周說》 九百四十三篇 (虞初)河南人,武帝時以方士侍郎,號黃車使者。 應劭曰:其說以《周書》為本。師古曰,《史記》云:“虞初,洛陽人。”即張衡《西京賦》“小說九百,本自虞初”者也。
《百家》 一百三十九卷
1.《伊尹說》 二十七篇 其語淺薄,似依託也
2.《鬻子說》 十九篇 後世所加
3.《周考》 七十六篇 其周事也
4.《青史子》 五十七篇 古史官記事也
5.《師曠》 六篇 見《春秋》,其言淺薄,本與此同,似因托之。
6.《務成子》 十一篇 稱堯問,非古語
7.《宋子》 十八篇 孫卿道宋子,其言黃老意
8.《天乙》 三篇 天乙謂湯,其言殷時者,皆依託也。
9.《黃帝說》 四十篇 迂誕依託。
10.《封禪方說》 十八篇 武帝時。
11.《待詔臣饒心術》 二十五篇 武帝時。師古曰,劉向《別錄》云:“饒,齊人 也,不 知其姓,武帝時時詔,作書,名曰《心術》。”
12.《待詔臣安成未央術》 一篇 應劭曰,道家也,好養生事,為未央之術。
13.《臣壽周紀》 七篇 項國圉人,宣帝時
14.《虞初周說》 九百四十三篇 (虞初)河南人,武帝時以方士侍郎,號黃車使者。 應劭曰:其說以《周書》為本。師古曰,《史記》云:“虞初,洛陽人。”即張衡《西京賦》“小說九百,本自虞初”者也。
15.《百家》 一百三十九卷
根據上述,列為小說家的作品十五家,共有一千三百八十篇章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