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蜀山湖山東濟寧市長溝鎮北部,與八百里水泊梁山相連,是明朝白英分水時修築的“水櫃”,有濟水運之功效。但這小蜀山湖卻造就了湖區特有的人文景觀——
鶯張的鶯,邵莊的綆。
付溝的泥腿扒,莊戶的小罩子一把風。
後陳的會罱魚,劉莊的淜大星。
太平莊的張卡子,小店子絲網亂鬨鬨。
辛莊的推蝦網,寺前鋪的搬大罾。
這是蜀山湖沿岸以捕魚為生的漁民的民間歌謠。說到蜀山湖,它位於長溝北部,因南旺柳林閘東二三里有座蜀山而得名。蜀山湖開掘於明朝,是白英“南旺分水”後建的濟漕運的“水櫃”。湖面積9999頃,堤長100多里,與古運河水壤相連,西接南旺湖,北望梁山八百里水泊,南俯十二連窪和馬場湖。葦海菱盪,水豐魚肥,煙波浩淼,氣象萬千。
蜀山湖一帶,在圍湖造堤時原有許多村莊,有:黑牤牛鄭家、花斑馬陳家、響場劉家等。唯有響場劉家未被遷走,因劉家有一州官“劉四眼鏡”之故。蜀山湖內東部靠大堤有一村叫東劉莊,村內有一權勢很大的人叫劉本功,他任鄆城縣縣長時,在鄆城縣開挖了一座小湖,為此,人們又稱劉本功為“劉半湖”。由此可想,蜀山湖在當時人們心中的份量。
蜀山湖沿湖村莊很多:長溝、回林、楊胡李、後陳、翟趙付、大分崔、黨莊、蘇橋、胡坑、江莊、付溝、鶯張、邵莊、牛村、小店子、辛莊、太平莊、莊戶、寺前鋪等,村民均“靠水吃水”,以打漁為生。其中湖內的劉莊人,更是捕魚撈蝦的能手。從前人們戲謔劉莊:“四面環水,一面朝天。多吃魚蝦,少見人煙。”劉莊人自己也說:“打一千,罵一萬,幹了篙頭斷了飯。”
蜀山湖裡的劉莊,想當年是個很美麗的地方,有碑文為證:“北接汶壤,南通洞庭。東貫泰山之勝氣,西映運河而盤桓”。萬頃碧波洶湧,十里濁浪排空。蜀山風光於水底,四時之色於人間。
劉莊村內有一五聖廟,院中古槐蔭地,垂柳依依,四外野荷林立,葦蒿處處,蘆荻繚繞,水草叢生。觀不盡的蘭菱芡實,聽不完的鶴唳鷗鳴。炊煙掛夕陽,漁歌唱晚舟。五聖廟廟門兩側有碑文唱道:仙壇依綠水朝霞煙里開福地,幽苑絕紅麈湖山光中藏洞天。
解放後,由於1957年和1964年兩次大水災,後經政府治水還田,蜀山湖退水還耕。
在上世紀70年代,長溝人民在不到十天的時間裡,為擴田整地,將蜀山湖30多華里的南大堤全部平掉,改為耕地。但在曹林村北尚有原湖堤殘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