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根。
性味
味微苦,性平。
功效
祛風除濕,行氣活血。
主治
用於風濕痹痛,胃痛,陰挺,跌打損傷。
相關配伍
1、跌打損傷:榕樹須1兩,澤蘭、小駁骨各5錢,共浸酒,內服適量,並外擦適量。
2、小兒疳積:榕樹須5錢,同瘦肉煲服。
3、傷寒夾色:榕樹須、苦瓜乾、楊桃葉、龍眼木皮各1兩,土牛膝、桃仁各5錢,水煎服。(1-3方出自《梧州地區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挖,洗淨,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小葉榕:又名雅榕、萬年青樹。喬木,高15-20m,胸徑25-40cm;樹皮深灰色,有皮孔;小枝粗壯,無毛。葉狹橢圓形,長5-10cm,寬1.5-4cm,全緣,先端短尖至漸尖,基部楔形,兩面光滑無毛,乾後灰綠色,基生側脈短,側脈4-8對,小脈在表面明顯;葉柄短,長約1-2cm;托葉披針形,無毛,長約1cm。榕果成對腋生或3-4個簇生於無葉小枝葉腋,球形,直徑4-5mm;雄花、癭花、雌花同生於一榕果內壁;雄花極少數,生於榕果內壁近口部,花被片2,披針形,子房斜卵形,花柱側生,柱頭圓形;癭花相似於雌花,花柱線形而短;榕果無總梗或不超過0.5mm。花果期3-6月。
生長環境
生於路旁溪邊或山地疏林中。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