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腦橋小腦角綜合徵
-
橄欖體腦橋小腦萎縮
橄欖體腦橋小腦萎縮(olivopontocerebellaratrophy,OPCA)是一種以小腦性共濟失調和腦幹損害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中樞神經系統慢性變...
發病機制 致病因素 臨床表現 主要徵象 相關詞條 -
小腦腦橋角腦膜瘤
小腦腦橋角腦膜瘤的首例報導可追溯到1855年。Cushing在1928~1938年報導了6例。但效果都不夠理想,平均術後存活12個月。小腦腦橋角腦膜瘤的...
發病原因 病狀體徵 併發症 檢查化驗 鑑別診斷 -
小腦
小腦(cerebellum)是後腦的最大部分,也是中樞神經系統中僅次於大腦的第二大器官。略呈卵圓形,位於腦橋和延髓背側,三者之間有一空腔即第四腦室。小腦...
結構形態 進化過程 解剖學 傳入系統 主要功能 -
橄欖腦橋小腦萎縮
-1蛋白有高度同源性,而小鼠的SCAl基因中沒有(CAG)n -7,CAG重複序列位於基因第一個外顯子中。 同時,還發現SCAl基因近5/端的外顯子中含...
【病因和發病機制】 【病理】 【臨床表現】 【電生理學和影像學檢查 【診斷】 -
脊髓小腦變性
脊髓小腦變性即所謂的漸凍人,是由於不明病因導致小腦與脊髓兩處:控制全身運動、活動功能的細胞逐漸壞死消失,初期病徵是走路開始不穩、容易摔倒、拿捏事物與自己...
概述 病徵 確診方法 遺傳方式 治療方法 -
橋小腦角三角區
這一區域實際上是一錐形立體三角,它在後顱窩的前外側。
-
腦內動脈瘤
顱內動脈瘤是指腦動脈內腔的局限性異常擴大造成動脈壁的一種瘤狀突出過去人們稱之為先天性腦動脈瘤,事實上先天性腦動脈瘤占腦動脈瘤的70%~80%。雖然稱之為...
流行病學 病因 發病機制 臨床表現 併發症 -
腦內真性膽脂瘤
腦內真性膽脂瘤,是由Critchey於1928年正式命名。它與中耳膽脂瘤不同,不是由於反覆炎症所致上皮脫落形成,而是先天異位發生的。如果異位組織發生在胚...
疾病名稱 英文名稱 別名 分類 ICD號 -
腦內上皮樣瘤
腦內上皮樣瘤由Critchey於1928年正式命名,少數表皮樣囊腫可為外傷造成,如通過實驗性損傷將上皮組織植入顱內可形成表皮樣囊腫。
概述 疾病名稱 英文名稱 別名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