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撐[中藥]

小白撐[中藥]
小白撐[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小白撐,中藥名。為毛茛科植物小白撐Aconitum nagarum Stapf var. heterotrichum Fletcher et Lauener及美麗烏頭Aconitum pulchellum Hand. -Mazz.的塊根。小白撐分布於雲南;美麗烏頭分布於四川南部、雲南西北部、西藏東南部。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之功效。用於風濕疼痛,腰肌勞損,關節扭傷,肋間神經痛,中風癱瘓,癰疽初起。

入藥部位

塊根。

性味

味辛、苦,性溫。

歸經

歸肝經。

功效

祛風除濕,活血止痛。

主治

用於風濕疼痛,腰肌勞損,關節扭傷,肋間神經痛,中風癱瘓,癰疽初起。

相關配伍

治骨折,腰肌勞損,扭挫傷,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疼痛:小白撐塊根,洗淨曬乾備用。成人每日1-2次,每次0.1g,用酒或溫開水送服。(《全國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資料選編》)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0.05-0.1g,酒或溫開水送服。外用:適量,研末敷。

使用注意

本品劇毒,內服需經炮製,不宜過量,以免中毒。年老體弱、嬰幼兒、孕婦禁服。美麗烏頭反半夏、瓜蔞、貝母、白及、白蘞。

採集加工

秋冬季採挖塊根,洗淨,曬乾。

形態特性

1、小白撐又名:泡葉烏頭,塊根近圓柱形。莖高70-100厘米,下部變無毛,上部疏被彎曲並緊貼的短柔毛,不分枝或分枝。基生葉及生於近莖基部的莖生葉均具長柄;葉片形狀似小白撐(見後),紙質或革質,五角狀腎形,長5-8.5厘米,寬10-15厘米,三全裂達或近基部,中全裂片菱形或倒卵狀菱形,三裂,末回小裂片狹卵形至狹披針形,側全裂片斜扇形,不等二深裂,表面幾無毛,背面疏被緊貼的短柔毛;葉柄長達48厘米,幾無毛,有短鞘。其他莖生葉1-3,漸變小。總狀花序狹,長12-30厘米,有6-25花;下部苞片三裂,上部苞片狹卵形;軸和花梗密被彎曲並緊貼的白色短柔毛;花梗長2-4.5厘米;小苞片生花梗的基部或下部,狹卵形,長3-4毫米;萼片藍紫色,外面有白色短柔毛,上萼片船狀盔形,斜上展,有短爪,自基部至喙長約1.8厘米,下緣稍凹,與近垂直的外緣形成短喙,側萼片圓倒卵形,長約1.2厘米;花瓣無毛,瓣片長約7毫米,唇長約2.5毫米,距長約1.5毫米,向後彎曲;雄蕊無毛,花絲全緣;心皮5,子房密被白色短柔毛。10月開花。

2、美麗烏頭,塊根小,倒圓錐形,長約7毫米。莖下部埋在土或石礫中的部分白色,長2.3-3.7厘米,露出地面部分綠色,高6.5-30(-50)厘米,無毛,生1-2枚葉,不分枝。基生葉2-3枚,有長柄;葉片圓五角形,長1-2厘米,寬2-3.5厘米,三全裂或三深裂近基部,末回裂片狹卵形或長圓狀線形,寬1-3毫米,兩面無毛;葉柄長2.5-14.5厘米,無毛,基部具短鞘。莖生葉1-2枚,生莖下部或中部,具較短柄,較小。總狀花序傘房狀,有1-4花;基部苞片葉狀,上部的線形;花梗長2-6厘米,被反曲的短柔毛,上部混生伸展的柔毛;小苞片生花梗中部附近,線形,長3-5毫米;萼片藍色,外面疏被短柔毛或幾無毛,上萼片盔狀船形或盔形,自基部至喙長1.7-2厘米,中部附近最寬(7-8.5毫米),側萼片長1.3-1.6厘米;花瓣無毛,唇細長,長約3毫米,距長約1.5毫米,反曲;雄蕊無毛,花絲全緣;心皮5,子房被伸展的黃色柔毛。8-9月開花。

生長環境

1、小白撐生於海拔2550-3800m的山地草坡。分布於雲南。

2、美麗烏頭生於海拔3500-4500m的山坡草地,常生長在多石礫處。分布於四川南部、雲南西北部、西藏東南部。

藥材性狀

塊根圓錐狀或圓柱形,長4-7cm,直徑1.5-2cm。表面棕色至暗棕色,較光滑。質堅,斷面粗糙,白色。

藥理作用

小白撐根含小白撐鹼,烏頭鹼,3-去氧烏頭鹼,劇毒。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祛風散寒。”

附註

若中毒,用竹根或竹茹煎水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