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介紹
項目編號:QRC21534
項目名稱:小康幸福工程
所屬機構: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
公益領域:環境教育,低碳倡導,節能減排
節能減排宣傳 |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通過開展小康幸福工程—社區環境文化建設項目,目的就是從傳播和普及環境文化出發,弘揚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活理念;推動政府的環境保護工作,倡導企業履行環保社會責任;在居民中傳播綠色消費觀念和生態文明的理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積極推動環境科學技術的推廣,為百姓提供人性化的環保科技服務。
項目背景
新世紀開始,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黨十六大報告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要建設一個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發展比較均衡的小康社會。所謂高水平,就是用大體二十年的時間,使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人均超3000美元。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更具活力的、更加開放的經濟體系。所謂更全面就是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小康社會。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接受良好教育,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人與自然更加和諧。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足、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所謂發展比較均衡,就是使城鄉差別、地區差別擴大的趨勢逐步扭轉,社會保障體系比較健全,廣大人民過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社區作為現代城市管理的一個組成部分,越來越體現出其重要的社會功能。如何使環境保護、環境文化的理念進入文明社區建設管理體系,是我國社區發展的一個新課題;特別是近年來逐漸興起的公民環保,如何使之走進社區、走進百姓生活,也是一種迫切的要求。我們不僅要力求改造不適合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創造與自然和諧的生活環境;更要營造一種良好的社會環境、文化氛圍,增強人們的環境意識和文明素養;引導人們選擇正確科學的生活方式,倡導綠色、環保的生活理念,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社區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美麗家園,又是公眾參與環保的基層、基點和基礎。社區公民能夠認識和行使自己的環保權利和責任,通過政府與民間組織、公眾的合作,把環境管理的理念納入社區管理,建立社區層面的公眾參與機制,讓環保走進每個人的生活,加強居民的環境意識和文明素質,動員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工作。通過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活動,讓大家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倡導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從一點一滴做起,從日常生活中節水節電、垃圾分類、節約資源的行為,到採取“綠色出行”、“綠色消費”等方式,參與到“節能減排,延緩氣候變化”的行動中。並通過各種活動增強社區的凝聚力,創造出一種與環境友好、鄰里親密和睦相處的社區氛圍,推動我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
所屬機構介紹
在黨和國家有關領導和部門的支持下,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於1993年4月正式成立。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是環境保護部主管、民政部登記註冊的中國第一家專門從事環境保護事業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曲格平教授成為第一個捐款者並出任理事長,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萬里先生、原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黃華先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成思危先生、蔣正華先生出任基金會的名譽理事長,國內外一些專家、學者和知名人士擔任基金會的特別顧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