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塘

小塘

小塘,古稱龍唐,轄地包括今天的南海區金沙鎮(大洲沙)、獅山街道辦、小塘鎮的轄地。現存龍唐詩社,可追溯當年的歷史。

名字由來

小塘是一個環境優美、人們安居樂業的好地方,許多慕名而來的人都認為小塘———顧名思義就是這裡有很多魚塘。其實小塘名字的由來不是因為魚塘,而是明代名臣海瑞一聲贊而得來的。

小塘古時稱龍唐,有坑口、唐美、隔崗、莊邊等十幾個村莊,比較古老的建築有洪聖廟和龍唐社學。話說在明朝的1516年,當地沙園村一戶人家添了一位男丁,取名李光宸。這個李光宸自少勤奮好學,聰敏過人,嘉靖年間還考取了進士,曾主管倉糧、稅課及草場監兌等部門,由於執法嚴明、鐵面無私,被朝野上下稱為“鐵面郞”;其後,李光宸還被朝廷派往福建漳州、浙江台州等地為官。由於敢作敢為,不與權奸同流合污,李光宸冒犯了朝廷某些權要,受到打壓,1566年憤而棄官回家鄉閒居,終日與文友古交賞花釣魚、讀書為樂。

隆慶四年即是公元1570年,因為敢於直言的名臣海瑞因黜貪官、搏豪強、整治宿弊,觸怒了權貴,被劾離職回原籍家鄉海南。海瑞在回海南途經龍唐時,專程去拜訪回到家鄉閒居的李光宸。原來小時候讀書塾時,李光宸與海南瓊山的海瑞便是同窗摯友,兩人同朝為官後又是朝中志氣相投的同僚。

來到龍唐,海瑞所到之處看到的是集市興旺村民安居樂業,民豐物阜,大街小巷一片書聲琅琅,其熱鬧景象甚似唐朝。在政局已經動盪的年代還有這樣的民間景象,海瑞不禁讚嘆說:這裡真像一個小小的唐朝。村人敬仰這位好清官,更感到他讚嘆的話語很有內涵,於是便將龍唐改稱小唐,以作紀念。時過境遷,又經過幾百年的滄海桑田,視土地為命根子的當地村民在“唐”字前邊加“土”,於是小塘這一地名就一直沿用至今。

05前主要產業

農業

南海市小塘鎮農業生產在連續多年增產增收的基礎上,今年又獲全面豐收。農業總收入比上年增長10%,除糧食微增外,其餘水產、畜禽、蔬菜、花卉分別增長10%、11%、50%和70%。

小塘鎮認真吸取去年九月四日暴風雨做成內澇以致經濟受到一定損失的教訓,發動各村針對薄弱環節大搞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今年以來,全鎮籌集了三百多萬元資金,集中清理了田間排灌溝22.9公里,清挖主幹河涌18.9公里,農網改造19.8公里,修理機耕路12.4公里,機耕橋二座;繼續投入100多萬元完善獅嶺中心渦糧食自給工程,其中將中心渦1.8公里長的主幹路鋪設水泥路和配套一個機械化育秧中心。一台自動燥乾機等,為糧食生產和種養業發展創造了條件。

在種養業上大力調整生產結構、最佳化品種,提高農產品質量。通過調查研究,根據傳統的種養習慣以及農戶對新品種新技術的接受程度,確立了五大發展方向。即:積極推廣優質高值魚養殖,優質魚自九四年引進後,今年養殖面積最大,共4200畝、占全鎮魚塘面積的42%。養殖品種有桂花魚、鱘魚、甲魚、胭脂魚以及大閘蟹等,其中桂花魚3200畝;提升四大家魚的產量。通過抓好清塘、消毒,防病治病,改良飼料成份和水質等措施,畝產從過去的500斤增至1000斤,大大地提高了產量;進一步擴大蔬菜種植面積。將過去自給為主改變為蔬菜生產基地。常年蔬菜從去年的一千畝增加至二千畝,並形成了韭菜生產基地,時蔬生產基地,僅韭王每畝年收入4000多元。還利用冬間土地大搞冬種蔬菜,今年共種植二千三百多畝;發展花卉,從去年初試種450畝增加到目前1200畝,品種從綠化苗木到時花、觀賞樹木等;繼續抓好畜禽的飼養。全年飼養生豬3.7萬頭,雞170萬隻,鴨242萬隻。

為了促進種養業的大發展,小塘鎮政府及各有關部門從多方面給予了大力扶持和幫助。一是加強對新技術的推廣及種養技術的培訓,今年分別在五月和八月兩次邀請華南農學院的教授和省、市有關專家到小塘為廣大種養戶上技術課,六月份又組織鎮、村抓農業的幹部到市委黨校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專業知識;二是從資金上支持,金融部門優先種養業貸款,特別是高值農業,全年提供資金三千二百五十萬元,使種養戶有足夠資金髮展;三是從銷路上幫助,為農戶牽針引線,組織農戶掛靠外貿單位,建設和完善三個村級市場,以推動產品流通及加工轉化增值;四是從技術上,防病治病方面跟蹤,獸醫、農技人員經常上門幫助檢疫、治病。解決技術上的問題。

現在,小塘鎮的種養業已從單一低值品種向多元化、高品質方鹹發展,前景喜人。廣大農戶正信心百倍地步入新世紀。

行政劃改

大洲沙(金沙鎮)

-原為小塘北江岸邊的一灘河沙沖積而成的沙洲,雖然沙土沉積,慢慢的大洲沙上開始有人居住,金沙人經常說到先有大藤社,後有大洲沙,可見,大藤社先於大洲沙出現,在50-60年代,南海縣設公社分區,大洲沙所屬的羅行劃分出去,繼而逐漸發展,而金沙鎮慢慢出現。

獅山(獅山街道辦)

“獅山”地名的最初由來,源於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大洲沙(現金沙鎮)地勢低洼平緩,村民素以種桑耕塘為生,然而每到月黑風高之夜,便有一巨獸涉江而入,踐踏莊稼。故此,村民請來風水先生以治其患。風水大師依江而望,發現對岸地勢高峻,形如獅子,虎視眈眈地盯著大洲沙。於是村民在岸邊布下陷阱,當對岸的“靈獅”過來尋食之時將其擒住,從此便相安無事。

當然,這只是傳說,但在北江岸邊,即原小塘農藥廠附近,現獅山竇側,確有一座像“獅頭”的山崗,面向大洲沙,其獅身分別是現屬小塘的獅南、獅西、獅嶺和現屬獅山的獅中、獅北、獅東(華涌、大渦塘、羅洞、朗下的合稱),其狀恰如一臥江飲水的巨獅,“獅山”之名就由此流傳開了。可惜,這座像“獅頭”的山崗早已被炸平。

小塘鎮

1957年全縣基本實現農業合作化以後,為便於加強對農業合作社的領導,撤區並鄉,全縣合併為張槎、沙崗、南莊、丹灶、民樂、太平、官山、西南、九江、大欖、官窯、和順、里水、聯建、大瀝、大鎮、黃竹岐、鹽步、平洲、崗、小塘、羅行(原四區撤銷,區內並為兩上鄉,初以鐵路為界,分獅山、小塘,後以北江為界,分小塘、羅行)、聯和、羅村等24個鄉和鹽步、九江2個鎮。1958年實現公社化,政社合一,公社設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至1959年,全調整為平洲、鹽步、里水、和順、官窯、大瀝、羅村、小塘、丹灶、民樂、西樵、九江、南莊13個公社和1個漁業公社。

1950年5月陸續建立鄉級人民政府。以後建立公社,實行政社合一。撤銷公社後,設區、鄉。1989年南海縣進行撤區建鎮,鎮下設派出機構——管理區辦事處。南海全縣設17個鎮,轄242個管理區。

1992年6月,經省政府批准,撤銷平洲鎮、鳳鳴鎮建制,將其行政區域劃歸桂城鎮管轄,擴大桂城鎮管轄範圍。1992年9月,經省政府批准,撤銷桂城鎮建制,設立桂城、平洲、鳳鳴3個街道辦事處,作為市政府的派出機關。同時還轄和順、官窯、里水、松崗、丹灶、小塘、羅村、大瀝、黃岐、鹽步、西樵、南莊、沙頭、金沙、九江15個鎮。各鎮(街道)原轄管理區不變。

1995年3月,獅山街道辦事處經省政府批准成立。管轄原小塘鎮的華涌、塱下、獅中、獅北、大渦塘、羅洞,羅村鎮的招大、穆院、白沙橋、塘頭和官窯鎮的唐邊、黃洞共12個管理區。

2002年底南海撤市設區,區政府駐桂城,轄11個鎮(里水 九江 沙頭 丹灶 羅村 小塘 松崗 官窯 和順 金沙 西樵)、6個街道(桂城 平洲 黃岐 鹽步 大瀝 獅山),轄區面積1073.82平方千米。

2005年,南海區調整部分鎮(街)行政區劃(粵民區[2004]104號文):撤銷和順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裏水鎮;撤銷金沙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丹灶鎮;撤銷沙頭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九江鎮;撤銷獅山街道辦事處、松崗鎮、官窯鎮、小塘鎮,合併設立獅山鎮,獅山鎮面積達258.9平方千米;撤銷羅村鎮,設立羅村街道辦事處;撤併桂城、平洲街道,組建新的桂城街道,辦事處設在原平洲;撤銷大瀝、鹽步、黃岐3個街道辦事處,合併設立大瀝鎮,新轄區戶籍人口將達24.4萬。保留西樵鎮現行政建制。為方便民眾辦事,利於管理,分別在桂城街道設定平洲管理處;在大瀝鎮設定大瀝、鹽步、黃岐辦事處;在裏水鎮設定和順辦事處;在獅山鎮設定獅山、小塘、官窯、松崗辦事處;在丹灶鎮設定金沙辦事處;在九江鎮設定沙頭辦事處。 調整後轄2個街道(桂城 羅村)、6個鎮(里水 獅山 大瀝 九江 丹灶 西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