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病源方論

《小兒病源方論》,兒科著作,4卷。南宋陳文中(文秀)撰。卷1養子真訣,小兒變蒸候;卷2形證門,面部形圖;卷3驚風門,方藥;卷4驚風引證,痘瘡引證。全書特點在於辨析病源,證候詳明。於小兒指紋診斷,以食指初節為氣關,中節為風關,末節為命關。認為病證發展,“初得氣關病易治,傳入風命便難陳”,與宋以來一般指紋診斷風、氣、命三關說法不同。同時重視面部五色,以應肝、心、脾、肺、腎之病,按寒熱虛實據證用藥,方藥簡練。惟朱震亨《格致餘論》,議陳氏治痘瘡有“多用桂、附、丁香等燥熱,恐未為適中”之批評。

流傳版本

現存明刻本、日本元祿六年(1693)大坂洛陽書林刻本,通行本有1958年商務印書館鉛印本。

作者簡介

陳文中,金、南宋間兒科醫家。字文秀,宿州符離(今安徽宿縣)人。後居漣水(今屬江蘇)十五年。官和安郎判太醫局,兼翰林良醫。精大小方脈,善治小兒瘡疹。悉心救治貧病,被尊為“宿州陳令”。撰有《小兒病源方論》四卷,並附望診圖,論述小兒病證診治及護理。認為小兒病中痘疹最為重病,因取家藏驗方,集為《小兒痘疹方論》(一作《嬰幼攝養痘瘡疹方》)一卷,詳備有法,臨症多驗。其治痘多采溫藥托里、疏通和營衛之法。

內容簡介

全書載醫論四十三篇,望診圖六幅,歌訣三首,方藥十六則。卷一為“養子真訣”和“小兒變蒸候”。卷二為“形證門”和“面部形圖”,論述三關指紋及面部形色,並附有望診圖,以按圖論證。卷三“驚風門”分論各證,並附方藥。卷四為“驚風引證”及“痘瘡引證”,列舉驚風及小兒痘瘡治驗病案共十八例。本書對驚風進行分類和病源分析,指出癇有陰、陽兩科,驚有急、慢之分,風痰、寒痰皆可作搐。治療須有溫、涼之別,疏鬲丸、牛黃丸、芎蠍散、補脾益真湯、不驚丸可隨證施治。對三歲以下小兒提倡採用虎口診脈,以“氣、風、命”三關定吉凶與後世的“風、氣、命”定名不同。以面部形色診斷病證,根據青、赤、黃、白、黑五色判斷何髒患疾。首創用附子、肉桂、丁香等燥熱溫補之劑,以治痘疹之陰盛陽虛而出遲或倒塌者。

影響評價

本書詳論證候,細析病源,精述方論,於診斷和方藥都有獨到之處,為用溫補藥治痘疹的開山之作,對中醫治療痘疹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