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1.營養性疾病
各種營養性疾病如營養不良,缺鐵性貧血,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維生素(如維生素A)缺乏,微量元素(鋅、鐵)等缺乏的患兒,因常合併有免疫功能減低而易發生肺部感染。
2.呼吸道異物
深入支氣管的異物,特別是缺乏刺激性而不產生初期急性發熱的異物(如棗核等),可被忽視而長期存留在肺部,形成慢性肺炎。
3.肺部疾病未痊癒
重症肺炎或肺結核未徹底恢復患兒,長期不愈,易引起慢性肺炎。
4.先天性氣管、支氣管、肺發育異常
如氣管、支氣管軟化、先天性肺囊腫等,常常感染後遷延不愈,引起慢性肺炎。
5.纖毛功能障礙
原發性或繼發性呼吸道纖毛功能異常可致肺慢性炎症。
6.先天性心臟病
特別是右向左分流的先天性心臟病,易引起肺內病變遷延不愈,致慢性肺炎。
7.免疫缺陷
包括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以抗體缺陷為主的免疫缺陷病、補體缺乏及白細胞吞噬功能缺陷等,皆可致肺炎反覆發作,最後變成慢性。
8.反覆吸入
各種原因導致的胃食管內容物吸入而致反覆吸入性肺炎。
臨床表現
慢性肺炎的特點是周期性的反覆和惡化。由於病變、年齡和個體的不同,症狀多種多樣。最常見症狀是咳嗽、咯痰。有些患兒無明顯體徵,幾乎沒有咳嗽,僅在跑步和上樓時容易氣喘。病情惡化可出現呼吸功能不全,表現為發紺和呼吸困難。並由於肺活量和呼吸儲備減少等,引起胸廓變形和杵狀指(趾),由於肺氣腫、肺功能不全而引起肺循環阻力增高,右心負擔加重,最終可能發展為肺源性心臟病。
檢查
1.血象
可有貧血,合併感染時白細胞總數多增加,中性粒細胞計數增高。
2.血生化
可有肝功能受損。
3.維生素及微量元素
可有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
4.病原學檢查
可採用痰培養、支氣管肺泡灌洗培養、肺穿刺培養、病毒抗原、病毒抗體、病毒分離、免疫學檢查及PCR技術等多種手段尋找病原。
5.免疫功能檢查
必要時進行相應免疫功能檢查。
6.X線
胸片顯示在兩肺中下野及肺門區肺紋理增多,可出現小泡性肺氣腫,同時還可伴有實質性炎症病灶,肺門陰影可增大,隨病變的發展還可發生支氣管擴張,右心室肥大及肺動脈段突出等肺源性心臟病的X線徵象。
7.心電圖
有肺源性心臟病時,心電圖表現順鐘向轉位,P波高尖,QRS綜合波多數出現右心室肥厚圖形等改變。
8.其他檢查
有條件可做支氣管鏡、胸部CT、肺穿刺活檢等檢查。
診斷
在本病的診斷中病史極為重要,往往曾反覆發生鼻竇炎、支氣管炎或肺炎,或曾患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或腺病毒肺炎,確定診斷需要結合病史,症狀和X線檢查,如同普通肺炎的診斷一樣,慢性肺炎需要從病史,臨床症狀、體徵以及胸部X線檢查等諸方面進行診斷。由於不同類型的慢性肺炎各有其自己的特點,診斷時還應考慮其各自的特殊性。值得提出的是不同病原體引起的肺炎其治療原則截然不同,因此,明確肺炎的病原微生物是診斷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因此,對肺炎治療之前應明確病原,以便有針對性選擇藥物。
鑑別診斷
要特別注意與結核病鑑別,反覆發生上、下呼吸道感染或傳染病後肺部感染遷延不愈的歷史,以及排出膿樣痰等,多見於慢性肺炎,結核菌素試驗和X線檢查,肺門及氣管旁淋巴結腫大,可協助診斷。
併發症
肺氣腫、肺功能不全、肺源性心臟病和肝功能障礙,以及貧血等。
治療
對本症的治療需長期採取綜合措施治療。治療要點如下:
1.加強營養
慢性肺炎多合併有慢性疾病,如營養不良、佝僂病、貧血、免疫功能低下等,此時應全面治療,否則肺炎仍易復發。供給富有營養及維生素的飲食。積極治療營養不良及佝僂病等。
2.鍛鍊體質
經常做戶外活動;增強機體的耐寒性;室內宜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新鮮;積極預防呼吸道感染。
3.中醫療法
主要是補益全身和恢復肺功能。
4.清除病灶
如有鼻竇炎及支氣管擴張等並存時,應採取適當治療,必要時外科手術治療。
5.其他療法
霧化吸入適當的抗生素,反覆感染時套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預後
慢性肺炎如不能徹底治癒,常致營養障礙、體質下降,更致病情遷延,最終發生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而危及生命。
預防
急性肺炎病理的恢複比臨床恢復晚,因此,在重症肺炎的恢復期應進行理療和體操,積極治療並發的佝僂病和營養不良,並於出院後隨訪和繼續治療,直至徹底痊癒為止。此外,嬰幼兒時期應設法預防麻疹、百日咳、流感和腺病毒感染,對慢性鼻竇炎及反覆發生的支氣管炎,也應積極防治,有免疫缺陷的患兒可採用免疫促進療法,根據具體情況分別選用人血丙種球蛋白、轉移因子、胸腺素或中藥治療,必要時可採用骨髓移植以重建免疫功能,防治反覆感染及慢性肺炎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