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期沒有症狀,到兒童或成人期才出現。除氣促、心悸外,有上肢高血壓、下肢缺血的特殊性表現如頭痛、頭暈、面部潮紅和頸動脈搏動感,以及行走乏力、跑步後腓腸肌痛,甚至間歇性跛行。胸骨左緣和背後左肩胛間區第6、7胸椎水平能聽到較明顯的收縮期雜音。上肢血壓較下肢明顯增高。X線檢查可有“3”字征、“E”字征及肋骨下緣壓跡等特徵表現。預後較好,患者多能活到成年。
相關詞條
-
先天性主動脈縮窄
主動脈縮窄在各類先天性心臟病中約占5~8%。1760年Morgagni在進行屍體解剖時發現此病。它的主要病變是主動脈局限性短段管腔狹窄或閉塞引致主動脈血...
病因學 發病機理 類型 臨床表現 輔助檢查 -
主動脈縮窄
主動脈縮窄是指主動脈局限狹窄,管腔縮小,造成血流量減少。病變可以很局限,也可以累及較長片段,此時稱為管狀發育不良,兩者可單獨存在也可同時存在。可以發生在...
病因 臨床表現 檢查 治療 預後 -
主動脈縮窄修復術
主動脈縮窄的治療目的是切除狹窄段,重建主動脈正常血流通道,使血壓和循環功能恢復正常。主動脈縮窄病例並有其它先天性心臟血管畸形者,在嬰幼兒時期即可呈現心力...
(一)縮窄段切除、端端吻合術 (二)縮窄段切除及人造血管移植術 -
主動脈弓縮窄
主動脈縮窄約占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1.1%~3.4%。縮窄多位於主動脈峽部及左鎖骨下動脈遠端,一般可分為導管前型和導管後型。縮窄範圍通常較為局限,偶見長段...
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 自然轉歸 臨床表現 疾病治療 手術結果和隨訪 -
先天性主動脈瓣竇動脈瘤破裂
主動脈瓣竇動脈瘤破裂是一種少見的先天性心臟病。在胚胎髮育過程中,由於主動脈瓣竇的基部發育不全,竇壁中層彈性纖維和肌肉組織薄弱或缺失,使主動脈壁中層與主動...
病因 症狀 檢查 治療 鑑別 -
先天性主動脈瓣上狹窄
先天性主動脈瓣上狹窄在先天性主動脈出口狹窄中最為少見,約占5~10%。男女性發病率相近。瓣上狹窄病例可伴有智力發育遲鈍。狹窄病變位於冠狀動脈開口的上方。...
病理改變 臨床表現 檢查 治療措施 鑑別 -
妊娠合併動脈導管未閉
妊娠合併動脈導管未閉(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是一種常見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在先天性心臟病中其相對構成比為5%~20%。動脈...
流行病學 病因 發病機制 臨床表現 診斷 -
動脈導管未閉
動脈導管未閉(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小兒先天性心臟病常見類型之一,占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總數的約15%。胎兒期動脈導管被...
發病原因 疾病概述 症狀體徵 病理生理 診斷檢查 -
心導管術
心導管術。從周圍血管插入導管、送至心腔及大血管各處的技術,用以獲取信息,達到檢查、診斷目的,還可進行某些治療措施。導管可送入心臟右側各部及肺動脈,亦可送...
技術簡介 觀察項目 病變 適應症 檢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