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稱宇宙

對稱宇宙

對稱宇宙,又叫對稱宇宙論,即正反對稱宇宙,由物理性質相反、帶電成分不同的物質組成,對應又對稱的兩個宇宙稱為正反對稱的宇宙。

簡介

對稱宇宙
這是一種於1985年開始見諸公開文字,但還沒得到證實的理論。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從1995起即致力於搜尋反宇宙。根據這種理論,在我們的宇宙之外,很可能還至少存在著一個其他的宇宙,這個或這些宇宙可能其基本物理常數和我們所認知的宇宙相反。

目錄

概念

主要模型

連線方式

內容及發展簡史

主要研究者

概念

正反對稱的宇宙
正反對稱的宇宙指由物理性質相反、帶電成分不同的物質組成,對應又對稱的兩個宇宙。我們所在的三維空間被稱為正宇宙(正空間),與我們相對立的就是所謂的反宇宙(反空間),在我們的空間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速度的上限,而反空間中光速則是下限。
反空間的時間可能是徑直或倒流的,可能是四維空間。
正空間是無限大,而反空間則是無限小的。
正反空間的力應該是平衡的,這個平衡被打破之後,我們所在的空間將塌陷為無限小的反空間,而反空間將膨脹為新的正空間,二者不斷交替,可能就是宇宙大爆炸的由來。
黑洞可能是正反空間的交接點。

主要模型

以特大負能反正物質星體為中心的正能正反物質對稱宇宙模型的基礎上,對尚未凝聚到特大負能反正物質星體中去的負能反正質子,和所謂空無一物的空間區能產生年輕的星系作了進一步分析,從而發展成了正負能正反物質對稱宇宙模型,使得更多的天文觀測資料都能做出統一的解釋。

相連型

1、大小相當型:正反兩個宇宙體積相當的一種對稱形式。
大小相當型(一)
大小相當型(二)
2、一大一小型:正反兩個宇宙體積相差較大的一種對稱(這時實為對應不對稱)的形式。
一大一小型(一)
一大一小型(二)

分開型

1、分開較近型:兩個正反宇宙還幾乎連線的一種對稱形式。
分開較近型
2、分開較遠型:兩個正反宇宙相距較遠的一種正反對稱形式。
分開較遠型(一)
分開較遠型(二)

連線方式

1、同一宇宙型:正反對稱宇宙是在同一宇宙內成正反對稱的兩部分的一種模型。
同一宇宙型
2、平行宇宙型:兩個正反對稱宇宙不在同一宇宙內,而成平行形式的一種正反對稱宇宙模型。
平行宇宙型
3、黑洞白洞聯接型:兩個正反對稱宇宙通過黑洞、白洞互相連線的一種正反對稱宇宙的模型。
黑洞白洞連線型

內容及發展簡史

1985年,徐智敏頭條發表在《科學之友》雜誌第四期上的《來自反宇宙的信息》一文,首次提出了正反宇宙的概念,其內容是:宇宙有一種平衡的關係,它存在著正反兩方面對應的物質宇系,在正物質宇系裡時間不斷遞增,任何事物都處於一種難以遏制的衰老狀態中;而在反物質宇系裡,時間卻是與之對應的倒流,所有事物都呈現出一種由衰到幼的現象。在正物質宇系裡的時間盡頭,也就是反物質宇系的回流起端;在反物質宇系裡的回流盡頭,卻又是正物質宇系的出流起點。它們是互相銜接,循環往復的,符合事物有出也有進的自然規律。由此他推導出了“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的真實概念:時間是一種力,它是具有靜止質量和方向的運動微粒對物體發生的作用,力的大小跟微粒運動的速度成正比。它的公式是:t=mtv。此式中, t表示“時間(力)”,mt表示促衰變粒子,v代表微粒的運動速度。在這裡,促衰變粒子是一種受時間記錄的、對萬物發生不可逆衰變作用的粒子,雖然狹義時間本身並不具有粒子性,但既然是受時間記錄、與時間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在這裡也同樣可以姑且稱之為時間粒子。由於上邊的運算結果會出現負值,即出現時間倒流(準確地說是反向作用)的情況,便證明宇宙是正反對稱的,時間在正宇宙里“順流”(正向作用),在反宇宙里“倒流”(反向作用)。生活在反物質宇系的生物的出生是和我們所在的正物質宇系裡一樣的:生活在正物質宇系的生物在正物質宇系裡時的生命過程是由小到大到衰老。而一旦進入反物質宇系時則剛好相反——由年老到大到小,最後也死亡;同樣,原本生活在反物質宇系的生物在反物質宇系裡時的生命過程是由小到大到衰老,而一旦進入正物質宇系時則剛好相反——由年老到大,再由大到小,最後也是死亡。
1994年,植繼成在《中學物理教學參考》第九期再次提出類似的概念。
1999年,葛旭初在《淮北煤師院學報:自然科學版》第20卷第3期發表正反對稱宇宙模型。
2001年,葛旭初在《長沙電力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第16卷第03期再次發表正負能正反對稱宇宙模型。

主要研究者

徐智敏,男,著名網路作者,業餘科學研究者。1963年10月5日生於廣東省乳源瑤族自治縣桂頭鎮,祖籍廣東省佛崗縣,專科學歷。他1985年起在《潛科學》、《科學之友》、《科學之春》、《年輕人》等國內報刊、雜誌上發表科學作品及獲獎。1985年發表的《來自反宇宙的信息》一文,用公式推導出“正反宇宙對稱”的概念。十年後,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開始致力於搜尋反宇宙。1984年得出“男女性機理總量對應與傳遞規律”,因此被中山醫科大學葉鹿鳴教授稱之為“國內罕見可喜可賀的青年人才”,但因不能承擔自費出版的費用,該專著直到2009年才得以公開發表。徐智敏2009年5 月在“一起網”上發表了論述男女性機理總量對應與傳遞規律的科學專著《兩性之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