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作為洞悉中國政經現況與未來走勢的重要視窗,2010年的“兩會”舞台一如往昔般百花齊綻。在紛繁萬緒的議題背後,首次出現於政府工作報告,力透紙背的“尊嚴”二字,不僅為這段並不常見的冷峭早春帶來濃濃暖意,更在代表委員與社會公眾間掀起陣陣熱浪。
“要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一句貌似平常的樸實話語,實則意味深長,因其道出了中國發展前行的癥結所在,回應了普羅大眾的現實關切,也因此被媒體敏銳把握,從而造就強大的輿論共鳴氣場。
30多年的改革開放為中國積累了大量物質財富,國際地位亦“水漲船高”。時至今日,中國正在朝向中等已開發國家的目標挺進,人均GDP已超過3000美元,大多數百姓的溫飽問題基本得以解決。
面對多年以來外界始終存在的各種擔心與憂慮,駛入“尊嚴時代”的中國提出了自己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背景
回顧這一歷史進程,對於經濟成長速度的強調與重視使得中國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社會整體發展的均衡推進,從收入分配差距日趨擴大到社會保障體系欠賬較多,自經濟拉動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至創新領域的動力匱乏,皆為可持續發展的短板所在。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令上述這些矛盾愈加凸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充分挖掘內生潛力成為中國當務之急。
在此背景下,房價、教改、醫改、養老等傳統民生議題在今年“兩會”被包括代表、委員在內的社會各界投以前所未有的關注目光。與政府工作報告中“堅決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和堅決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論述可相呼應的是“兩會”期間祭出的兩記重拳:國土資源部出台了關於加強房地產用地供應與監管的19條新規;中華全國總工會建議全國人大將“欠薪罪”寫入刑法。
毋庸置疑,“囊中羞澀”會讓幸福感打折,但幸福與尊嚴的內涵絕不止於物質富足。人們渴望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得到平等、公正的待遇,這不僅是每個個體享有尊嚴、自我超越的重要前提,亦為增進中國改革攻堅與民意表達良性互動,夯實民主政治根基的有效途徑。從這個角度著眼,2010年“兩會”選舉法修正案實現的“同票同權”,以微博流行為代表的公眾參政、議政熱度提升等,皆為可喜的政治文明進步成果。
此間觀察家指出,深深撥動人們柔軟心弦的“尊嚴論”與中國“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一脈相承,其所帶來的巨大社會感召力將為中國實現科學發展注入強大的道德源動力。與此同時,“尊嚴論”的提出彰顯了中國這個崛起中大國的追求和睿智。
方法論
面對多年以來外界始終存在的各種擔心與憂慮,駛入“尊嚴時代”的中國提出了自己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不會謀劃矛盾外移,將直面解決國內問題與實現“人的尊嚴”作為不斷前行的根本基點,通過強健自身肌體履行大國責任,為全球經濟復甦進程、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