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言道

封言道

封言道(616—699),字讓,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封倫子,娶淮南長公主,官至宋州刺史。

基本信息

簡介

封言道(616—699),字讓,渤海蓨(今河北景縣)人。封倫子,娶淮南長公主,官至宋州刺史。

家世

出身名門望族,從其高祖孝宜公封回至父親密明公封倫,二世為僕射,三世為三公,三世為本州刺史,是世宦豪門。

生平

封言道生於隋煬帝大業十二年(616年);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年僅十歲的封言道襲父爵密國公(從一品,食邑三千戶);
唐太宗貞觀四年(630年,十五歲)以門蔭授左牽牛備身,充任皇宮侍衛;
貞觀十年(636年,二十一歲),授承議郎(從六品上)、行通事舍人(正六品下),從而正式踏入仕途,開始了他坎坷而又漫長的宦海生涯;
貞觀十四年(640年),二十五歲的封言道與唐高祖李淵第十二女淮南長公主李澄霞(唐太宗李世民之妹)訂親,授駙馬都尉、通事舍人;
貞觀十五年(641年),授尚書司門郎中並與淮南長公主完婚,成了令士大夫們艷羨的當朝駙馬、皇親國戚(但據封言道撰《大唐故淮南大長公主墓志銘並序》:“言道二十有三,親迎尚主。”
次年(642年)就被授予州刺史(汝州)這樣位尊權重的高官(三品或四品);
十八年(644年)加朝請大夫,守汴州刺史。南循汝海,左瞰梁池,申韓之薄俗坐遷,陳留之儒/風克扇。
永徽三年(652年),丁密國太夫人憂。警鶴助悲,躍魚供祀。
四年,起為朝議大夫,守寧州刺史。禮從權奪,慕切終身。六年,加中散大夫,守齊州刺史。
顯慶元年(656年),遷蘄州刺史。龍朔三年(663年),加中大夫,守金州刺史。麟德二年(665年),以公事左為虔州刺史,始終一貫,喜慍同歸。無何,檢校廣州都督。
乾封二年(667年),加通議大夫,都督廣、新、韶等廿四州諸軍事,守廣州刺史,即真也,奏免四郡,掃除一方。
上元二年(675年),召入拜滄州刺史。渤海本郡,曾高並嘗繼踵,士人榮之。
儀鳳二年(677年),遷瀛州刺史,尋遷青州刺史。涉河而南,負海之曲,人望猶雨,我動如風。其年檢校揚州大都督府長史。
永隆二年(681年),加銀青光祿大夫、行并州大都督府長史、揚州別乘。既與蔣濟齊名,并州首僚,又將郭伋同志。
弘道元年(683年),遷懷州刺史。
光宅元年(684年),復為汴州刺史。
垂拱元年(685年),降授朝議郎,守貴州刺史,並奪勳爵,以第五子思履坐也。皇鑒揆余之忠誠,未及所蒞,改授溫州刺/史,尋加朝散大夫,守滁州刺史。
永昌元年(689年),受圖溫洛,加勛上柱國,封蓨縣開國子,遷淄州刺史。重開故宇,必聞新政。
天授元年(690年),守普州刺史。
如意元年(692年),加朝議大夫,守婺州刺史。
長壽三年(694年),加朝議大夫,守宋州刺史。
證聖元年(695年),懸車告老朝朔望。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預陪南郊盛禮,加中散大夫。
以大周聖歷二年(699年)夏六月不豫,至廿九日暴熱薨於洛州富教里之私第,時年八十有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