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4年3月13日,《解放日報》報導了封芝琴與張柏爭取婚姻自主和馬錫五專員明斷此案的經過,轟動了陝甘寧邊區。邊區文藝工作者袁靜等人便以封芝琴爭取婚姻自由的故事為原型,創作了《劉巧兒告狀》的眉戶、秦腔等諸多地方戲種相繼編排演出。1955年,電影《劉巧兒》的上映,使“劉巧兒”成為家喻戶曉的典型形象。鄧穎超在北京看了由新鳳霞主演的評劇《劉巧兒告狀》後指出,要把該劇灌成唱片在全國宣傳。一時間,劉巧兒成了青年們追求幸福婚姻的榜樣。
解放後,封芝琴曾當選為省、市、縣、鄉的人大代表,當上了村裡的婦女幹部,到處現身說法,成為宣傳新《婚姻法》的積極分子。丈夫去世後,華池縣重修了她的舊居,又新建了“巧兒新居”,修建了“劉巧兒展館”。2002年,華池縣為了發展民俗文化產業,組建了“華池縣劉巧兒民間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聘請封芝琴為董事長,並命名她為“民間工藝美術大師”。2009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到慶陽視察,專程看望了封芝琴。如今,封芝琴老人正與養子一家幸福地生活在她曾與張柏風雨共度的院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