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頭鄉

寺頭鄉原為霄峰鄉,1958年設寺頭公社,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府26公里。人口1.1萬。八(甲口)叉(道口)公路過境。

基本信息

陽城縣轄鄉。原為霄峰鄉,1958年設寺頭公社,1984年置鄉。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府26公里。面積72.6平方公里,人口1.1萬。八(甲口)叉(道口)公路過境。轄寺頭、南樹、北下莊、寨莊、松樹嶺、北樹、后庄、張家莊、安上、董家嶺、前史山、龍駕、老孟、大樂、口上、霍家、朱村、蘆甲、黍地、吉莊、馬寨21個村委會。為華北地區蠶繭第一鄉。
位置:晉城市陽城縣北部 人口:10038口人
轄區:21哥行政村,121個自然莊 面積:72.6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28000畝 森林覆蓋率 :百分之55

簡介

寺頭鄉位於山西晉城陽城縣北部,半山丘陵地帶,距縣城約25公里。東與町店鎮相連,西與芹池鎮接壤,南與西河鄉相鄰,北與沁水縣交界。全鄉國土總面積72.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000畝,森林覆蓋率55%。轄21個行政村,121個自然莊,3204戶,10038口人,其中農業人口8910人,是革命老區,曾是陽北縣抗日政府所在地。
十一五期間,寺頭鄉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帶領全鄉廣大黨員幹部和人民民眾,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蠶桑興鄉、生態立鄉、項目強鄉”的戰略思路,堅持把重點項目建設作為拉動經濟成長、促進轉型發展的助推器,牢固樹立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不斷調整產業結構,著力改善民生,狠抓重點項目建設,努力破解發展難題,開拓創新、奮力拚搏,實現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2010年底社會總產值達到1.6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490元。

產業集群

堅持“特色產業做強,潛力產業做大”的原則,以大項目促進大發展,不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最佳化鄉域經濟結構,壯大鄉域經濟實力。

蠶桑產業

分發揮鄉蠶桑服務中心綜合管理和服務的作用,積極探索蠶桑發展新模式,發揮龍頭的帶動輻射作用;大力推行省力化養蠶新技術,重點扶持和獎勵養蠶大村、大戶,進一步提高全鄉蠶農栽桑養蠶的積極性;鞏固壯大蠶桑基地建設,繼續推進張家莊、董家嶺2個雙千畝桑園村和老孟、北下莊、南樹、寨莊等10個千畝桑園村建設,完成老桑園改造1000畝,新發展桑園2000畝,新建300棟連片養蠶大棚,力爭年養蠶達到15000張,年鮮繭產量達到150萬斤。

食用菌產業

繼續推行“六統一、一分散”的辦法:
努力探索和建立我鄉食用菌產業發展結構,以300棟連片養蠶大棚為依託,形成蠶桑和食用菌交叉共同發展新模式;因地制宜,積極支持和鼓勵民眾自主發展大棚菌業、庭院菌業等各類食用菌生產,力爭今年完成食用菌生產200萬斤。

畜牧產業

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龍頭作用,重點扶持和大力發展以養雞、養豬、養羊等為主的規模經營能力強、市場前景廣、增收效益高、示範帶動明顯的畜牧養殖業。要加快推進寺頭千頭養豬園區建設,確保早日投入運營。大力推行“一村一品”發展模式,在用地審批、場所規劃、“三通一平”、防病防疫等方面積極為養殖戶提供便利和服務,加快推進養殖業基地建設步伐。

傳統產業

以仙桐絲業有限公司為龍頭,仙桐絲業要確保8組生產線全面生產,力爭年生產白廠絲100噸,實現產值4000萬元。在此基礎上,通過招商引資、融資、合作開發等多種形式,引進儲備一批蠶桑產品深加工為主的項目,力爭引入落地,開工一個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蠶桑產品生產項目;加快帥源飲品的企業改制力度,堅持採取“走出去,引進來”的辦法,不斷擴大品牌知名度,增強傳統蠶桑產業發展後勁。

現代農業

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走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生產力

切實做好種植補貼和農機購置補貼,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繼續按照“種植調優,養殖調大”的思路,在穩定傳統糧食播種面積的基礎上,大力開展高產創建活動,全面提升土地附加值。

連片發展

抓好蠶桑產業的生產和品牌建設兩個關鍵環節,不斷擴大優質桑園面積和標準養蠶大棚建設規模。著力實現品種優良化、生產標準化、基地規模化、農民組織化的產業發展格局。

品牌策略

我鄉“蠶桑” 申報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的東風,結合我鄉穀子、紅棗等無公害綠色食品的優勢,大力發展品牌農業,針對性的引進相關深加工企業,推動我鄉農業產業化良性發展。

新農村建設

基礎建設

積極實施農村水利設施建設工程,在努力爭取上級投入的同時,積極動員民眾和社會力量自願捐資,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
推進以“五個全覆蓋”為內容的新農村建設工程,著力改善和最佳化民眾生產生活環境。繼續開展以清理農村“三大堆”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活動,不斷淨化農村人居環境。

精神文明

是以鄉村閱覽室、農家書屋為陣地,開展流動文化書屋、文化作品展、文藝演出等文化服務;二是舉辦鄉村文藝比賽、鄉村運動會等活動,定期開展專場主題演出;三是組織各村開展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活動、“和諧村莊、和諧家庭、和諧單位”創建活動和“孝老尊親”評選活動為載體的“和諧寺頭”創建活動,努力提高全鄉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質,提升民眾幸福滿意度。

社會事業

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切實提高全鄉的醫療衛生條件;強化學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不斷提升農村學前教育教學質量,加快鄉級標準幼稚園建設;抓好中國小校舍安全及校園安全工程,為師生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學習環境;堅持計畫生育基本國策,穩定低生育水平,不斷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加大社會撫養費徵收力度,促進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切實抓好五保供養工作,落實好社會低保救助金的發放工作;繼續大力開展“結對幫扶”包扶活動,發動機關、企業、鄉直單位等對全鄉貧困戶或貧困生進行持續包扶。

2012年十大實事

一、集中供水工程,完成深井鑽探、水房修建等的配套,做好全鄉連片供水規劃。
二、建成能容納200名幼兒的集中寄宿制高標準幼稚園,力爭10月份投入使用。
三、完成三條出境路建設,完成森林公園主幹道循環路的道路硬化。
四、高標準、高質量完成九個村的“五個全覆蓋”街巷硬化任務。
五、完成1.6公里的河東堤壩修建,充分考慮和整體設計完成20米寬的路基夯實。
六、寺馬路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工程,根據實際情況,完成寺馬路沿河一側的人行道鋪裝、綠化和亮化,實現寺馬路的淨化和美化。
七、完成甘國寺森林公園前期工作,力爭完成藏經閣的設計施工和蠶桑文化廣場的占地審批及設計工作。
八、加快鄉村生態建設步伐,完成荒山綠化5000畝,完成鄉村道路、寺馬路、寺鄭出境路兩側的綠化,完成八芹路馬寨段沿線綠化任務。
九、完成派出所、司法所的搬遷、安頓工作,保證有序運行。
十、招商引資項目有序推進,已引資成功的兩個項目爭取6月份投產,年內力爭再引入5000萬以上的項目兩個。

建設口號

蠶桑之鄉、魅力之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