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前,回族經堂教育以清真寺為校舍的辦學形式,與中國傳統私塾教育形式相結合,以設帳講學,培養中、高級人才為主要手段。20世紀後, 逐步形成新式宗教學校教育。新疆地區以畜牧業為主的民族,清真寺較少, 以農業為主的民族,宗教學校較多,多依附於清真寺。伊斯蘭教宗教教育的主要課程和內容是:伊斯蘭宗教儀式、祈禱文、阿拉伯字母、《古蘭經》節要或全文、宗教詩和伊斯蘭教教規等。學習年限長短不一,均分初、中、高三個階段,以培養宗教職業者為目標。藏族佛教寺院教育集宗教、文化、教育、出版、醫藥於一身。寺院的扎倉(學院)為專設教育機構,培養各級各類知識分子和宗教人士,並附設印經院,印刷出版文學、藝術、哲學、邏輯、歷算、醫學等各科目書籍,供各扎倉學僧學習使用。中國信仰小乘佛教(亦稱南傳上座部佛教)的少數民族,男子從七八歲起幾乎都要過一段寺院生活, 識字念經,學習宗教知識,以及天文、地理、歷史、文學、曆法、醫藥等知識。成年後多數還俗為民,少數成為終身僧侶。還俗者在寺院受到初、中級文化知識教育,終身僧侶成為高等宗教知識分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封建社會形態的寺院教育逐步被正規學校教育取代,實行宗教與教育分離的原則。②日本古代教育的一種形式。用明天皇之皇子聖德太子初建法隆寺時, 即以法隆學問寺命名,作為傳播佛教和研究學問的場所。此後建立的大寺院均具有教育功能,既培養僧侶,又向世俗的佛門弟子傳授佛學和儒學。平安時代後期至江戶時代初期,寺院向一般世俗人子弟開放,成為私塾化的寺院。大體有兩種:(1)具有初等教育意義的寺院,對志願出家為僧者和世俗人子弟施以讀、寫知識的教育;(2)以培養僧職人員為目的,施以專門的佛學教育。鎌倉、室町、江戶時代初期,武家掌握政權,僧侶掌握文化教育權,寺院控制文化教育,武士子弟亦到寺院學習。約 7歲後入寺,稱“登山”、“住山”或“師仕”。學習期限不固定,大多約 7年。學習內容有讀佛典和“千字文”,作和歌及詠詩。
相關詞條
-
寺院
寺院:讀音sìyuàn;英文名[temple;monastery];指供奉神佛的廟宇,有時也指其他宗教的修道院。但一般是指佛教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寺院是...
簡介 起源傳說: 思想觀念 功能作用 別稱分類 -
中國藏族寺院教育
內容介紹自古以來,藏族地區的教育和宗教划水難分。 寺院教育一直是藏區占統治地位的教育形式。 寺院的發展和教派的興衰,都直接影響藏區的教育和文化。
內容介紹 -
內蒙古佛教與寺院教育
內容介紹《內蒙古佛教與寺院教育》以蒙、藏、漢、日、巴利、梵文等第一手文獻資料為研究基礎,結合田野調查、個案分析的方法,對蒙古族地區佛教文化和寺院教育體系...
內容介紹 -
全國漢傳佛教寺院管理辦法
寺院是僧人修學、住持、弘揚佛法的道場,是保存、發揚佛教文化的場所,是僧人從事服務社會、造福人群活動的基地,是聯繫團結國內外佛教徒的紐帶。寺院須保持清淨莊...
檔案介紹 檔案內容 -
拉卜楞寺院
拉卜楞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宗主寺之一,1982年拉卜楞寺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縣城西郊。鳳嶺山腳下。
歷史發展 保護措施 -
法華寺[浙江省東陽市寺院]
唐代時,天台宗在東陽盛行,法華寺成為天台宗的重要寺院。天台宗第六世祖師智威在此住持,法華寺成為智威大師道場。天台宗七祖天宮慧威、八祖左溪玄朗、九祖荊溪湛...
總述 歷史記錄 -
藏傳佛教寺院考試法
藏傳佛教寺院考試法是中國佛教教育的考試方法之一。主要在藏傳佛教各寺院和依附於寺院的僧官學校、門孜康以及藥王山利眾院等處進行。具體考試辦法大體有四種:(1...
-
甘南州拉卜楞寺院
拉卜楞寺, 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夏,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寺主是第六世嘉木樣呼圖克圖,其他領導人包括八大堪布、四大賽赤。
-
《全國漢傳佛教寺院共住規約通則》
為了繼承和發揚佛教寺院的傳統戒律和制度,提高寺院管理水平,妥善解決僧人生前與常住的生活扶養關係,以及年老時的扶養、身體患病時的醫療、圓寂後的喪葬和遺產的...
《全國漢傳佛教寺院共住規約通則》 2006年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