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磬
磬是一種中國古代漢族石制打擊樂器和禮器。甲古文中磬字左半像懸石,右半像手執槌敲擊。磬起源於某種片狀石制勞動工具,其形在後來有多種變化,質地也從原始的石制...
字源解說 詳細釋義 古籍解釋 字形書法 音韻匯集 -
編磬
大型打擊樂器。屬於“八音”中的“石”。用石或玉製作,十六面一組。它的音色,除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等十二...
簡介 發源地 編鐘 獸首編磬 歷史沿革 -
泗濱浮磬
泗濱浮磬出自《禹貢·徐州》,意為“泗水邊上的可以做磬的石頭”,編磬用的石料,以古徐州的泗濱浮磬質地最好,這在我國最早的歷史文獻《尚書·禹貢》有明確的記載...
泗濱浮磬 特磬 詞語釋義 -
磬[漢字]
磬(拼音:qìng)是現代漢語通用字。“磬”本意是一種打擊樂器,用石或玉製成,形狀像曲尺。單個使用的叫特磬,成組使用的叫編磬;後來又指寺院中和尚念經時所...
字源解說 詳細釋義 古籍解釋 字形書法 音韻匯集 -
磬陀寺
寺始建於唐代,原名開元寺,明代改為磐陀寺。 現存大雄寶殿,系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重建,正統二年(公元1437年)培修。 大殿正中,保存有三尊...
-
編磬[古代打擊樂器]
編磬是中國古代打擊樂器,在木架上懸掛一組音調高低不同的石制或玉制的磬,用小木槌敲打奏樂。多用於宮廷雅樂或盛大祭典。
簡介 發源地 歷史沿革 -
曾侯乙編磬
曾侯乙編磬是中國古代一種打擊樂器。由石磬編懸於架上,可擊奏旋律。常與編鐘相配,合奏“金石之聲”。曾侯乙編磬於1978年在湖北省隨縣曾侯乙墓出土。
簡介 歷史記載 組成 特色 銘文 -
磬錘峰
磬錘峰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承德市郊區。總面積1.06萬公頃,規劃為四個景區,和聞名中外的避暑山莊、外八廟相融。山莊和寺廟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在公園之中。公...
基本介紹 自然環境 發展前景 -
光明寺
中國有多個光明寺,本詞條主要介紹的光明寺位於山東省日照市五蓮山風景區,依山而建,曲徑通幽;奇峰異石眾星捧月地環立在寺之周圍,梵宇山光交相輝映,置身其中頓...
寺廟簡介 地理位置 寺廟建築 歷史沿革 傳承歷史 -
玉磬
《孟子·萬章下》中寫到:“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 《孟子·萬章下》中寫到:“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 歷屆奧運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