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林場

寶山林場,位於寶清縣南部,行政區域屬龍頭鎮。林場現有職工300餘人,年更新造林260公頃,年產成苗120萬株,年產糧食5.25萬公斤。

簡介

林場位於寶清縣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31°51′—132°17′,北緯43°54′—46°3′。林場南與寶清縣寶密林場、虎林市示範林場接壤,西與8511農場相鄰,北與寶清縣六道、龍頭、頭道崗林場相連線,東與虎林市七虎林林場相毗鄰。行政區域屬龍頭鎮境內。

自然地理

 

山脈:

林場地處完達山余脈,地形以山區、丘陵地貌為主,地勢東西低,中間高,施業區內坡度較緩,境內最高峰“土山”位於中部偏西,海拔550米。

水系:

境內水源豐富,河流有2條,大主河、寶密河均屬撓力河一級支流,現已成為龍頭橋水庫重要的匯水區。

氣候:

林場地處完達山脈北坡。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降水集中,氣候溫熱、濕潤;春秋兩季天氣多變。年平均氣溫3.2℃,年降水量517mm,夏季占60%,無霜期最長135天,最短126天,全年日照時數2491小時,平均積溫2300小時。

土壤:

林場土壤共分8個土類,17個亞類。從土壤分布來看,隨地勢升高而變化,海拔300米以下的低地、窪地、平坦地分布的土壤順序為沼澤土、草甸土、草甸暗棕壤、潛育暗棕壤、白漿土,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分布的土壤為暗棕壤、白漿化暗棕壤及典型暗棕壤。

植被:

屬完達山植物區系,主要喬木樹種有落葉松、樟子松、雲杉、黃鳳梨、水曲柳、胡桃楸、柞樹、楊樹、白樺、黑樺、榆樹、楓樺、色木等20多種,灌木有榛子、胡枝子等30多種,草本植物有500多種。其中,中草藥有黨參、黃芪、刺五加、滿山紅等;山野菜主要有薇菜、猴腿蕨等10多種;菌類有榆黃蘑、元蘑、榛蘑等10多種。

野生動物:

主要有狍子、鹿、熊、狼、兔、野豬、獾、山雞、飛龍、野鴨等。

社會經濟情況

林場現有職工300餘人,其中幹部30人,工程技術人員7人。下設木材加工廠、餐具廠、苗圃、葡萄園基地。固定資產347.6萬元,流動資產98萬元。現已具備年更新造林260公頃、年產成苗120萬株、年產糧食5.25萬公斤的生產能力。

森林資源

森林資源概況:

經營總面積18394公頃,林業用地面積16142公頃,其中用材林13624公頃,疏林地13公頃,未成林造林地525公頃,無林地990公頃,苗圃7公頃,非林業用地2252公頃。森林總蓄積1017041立方米。

林分類型:

在森林資源中,天然林面積11869公頃,總蓄積926123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83.8%和79.7%。人工林面積2284公頃,蓄積235351立方米,分別占森林面積、蓄積的16.2%和20.3%。

森林分類經營區劃:

在林業用地中區劃生態公益林總面積11968公頃,占林業用地74.1%。其中區劃界定重點公益林面積3040公頃,占林業用地的18.8%;區劃界定一般公益林面積8928公頃,占林業用地55.3%。區劃商品林總面積4174公頃,占林業用地25.9%。

林業生產建設情況

林場始建於1957年,幾十年來,廣泛開展了森林經營活動,植樹造林,封山育林,積極培育和擴大森林資源,使森林資源得以恢復和發展。到目前為止,植樹造林2400公頃,其中已鬱閉成林2000公頃,撫育森林3000公頃;累計生產木材50萬立方米。

發展方向

一是通過分類經營區劃界定,把以發揮生態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分為生態公益林,科學經營;對劃為商品林的森林,追求最大的經濟效益。二是依託當地的資源優勢,有計畫、有組織地對山野菜、食用菌、藥用植物等山產品進行開發利用;同時積極利用林地資源,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培育中藥材、經濟作物、食用菌、養殖林蛙等項目。

林場場長:

邵明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