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
前世:“奎”字做文章,寶閣有三名
“奎”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釋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所以或多或少地帶有點神聖的意味。古代皇帝的御書有很多稱呼:“奎文”、“奎章”、“奎墨”、“奎藻”……但就是離不了一個“奎”字。因此,史浩取名保存這些御書的閣樓為“寶奎閣”。而且為了顯示對皇帝的尊敬,寶奎閣修建得頗有氣魄。
史浩在他的《明良慶會閣上樑文》這樣描寫道:“觚稜金碧,既聳於星辰;榱桷丹青,更交輝于海嶽。”很多人都能想像寶奎閣的富麗堂皇,卻不知道它還有其他兩個名字。
在南宋理宗時期,史浩的後人把寶奎閣和“奎主文昌”的說法聯繫起來,在裡面供奉祭祀文昌帝君。因為古時,人們相信文昌帝君掌管著功名祿位。於是,寶奎閣被蒙上了宗教的神秘色彩,老百姓們開始稱寶奎閣為“寶奎精舍”。
到了元代,寶奎閣因藏有前朝皇帝的御書,頓時成為一個非常敏感的地方。老百姓對此也是諱莫如深。這就造成了寶奎的本義逐漸被大家遺忘,而供奉文昌帝君的精舍之名越來越響,藏書樓慢慢變得更像一處寺院。
到了明代,寶奎精舍已經不復存在了,但在寶奎精舍的遺址上,新建了一座土地廟。老百姓就索性改稱這裡為寶奎廟。從閣更名為精舍,又改為廟,雖有小變動,但“寶奎”二字卻一直沿用了下來……
今生:古宅換新顏,磚瓦存遺風
寶奎巷在哪裡?如果現在你想去尋這條街,恐怕就會失望了。如今的寶奎巷是一處被圍牆圍起來的建築群。如果從附近的高樓往下俯瞰,感覺更像是某一戶人家的私宅,安安靜靜地挨著月湖邊,對著湖面顧影自憐……從寧波服裝博物館的大門進去,詢問裡面的工作人員,寶奎巷在哪裡?人家指指腳下的石板地面:“儂現在站的這個地方就是寶奎巷。”不要驚訝,路向來都是人走出來的,今天我們就“走”出一條寶奎巷來。
慢慢踱步,你會發現這裡絕不會只是一戶人家的私宅。為什麼?因為每棟建築之間並沒有曲橋長廊的影子,有的只是青磚砌成的巷弄。屋宅整齊相鄰,並且能看出來是翻新過的。重新漆上白漆的牆面,也很好地掩蓋了歲月的痕跡。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光顧這裡了,所以寶奎巷缺少了普通街巷的市井氣息。不熱鬧也好,或許靜下心來能更好地體會其中的韻味。
走進某處宅第的天井,看到了木板房,才有了一些恍若隔世的感覺。走上二樓,想透過窗戶向外張望,卻被屋檐磚瓦遮住了部分視線。瓦片大多是完整的,一層層地疊放,整齊如魚鱗一般。對面的馬頭牆,據說從高處看,會讓人在視覺上有“萬馬奔騰”的動感;馬頭牆上的鏤空圖案和浮雕設計也大都清晰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