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水上的字

寫在水上的字,作者林清玄(1953— ),筆名秦情,名字來源:清而不玄林清玄。台灣高雄人,1953年生於中國台灣省高雄旗山。

作者

林清玄(1953— ),筆名秦情,名字來源:清而不玄林清玄。台灣高雄人,1953年生於中國台灣省高雄旗山。畢業於中國台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曾任台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誌》主編等職。他是台灣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

作者生平

他17歲開始發表作品,20歲出版第一本書《蓮花開落》,之後一發不可收拾,走上了文學之路。作品有報告文學、文藝評論、劇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創作。

講座時的林清玄

1979年起連續7次獲台灣《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優秀獎和報導文學優等獎、台灣報紙副刊專欄金鼎獎等。30歲前得遍了台灣所有文學大獎: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金鼎獎、時報文學獎、中華文學獎、中央時報文學獎、吳魯芹散文獎、作協文學獎,曾於台灣獲得世界華人文化新傳獎、傑出孝子獎、世新大學十大傑出校友獎、成功雜誌十大成功人物獎、寶島十大才子獎……直到他不再參賽為止,被譽為得獎專業戶。

他連續十年被評為台灣十大暢銷書作家,從國小三年級就想成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歲時即開始發表作品,到30歲時,他的作品囊括了當時台灣的所有文學大獎。在25年的創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頓》、《煩惱平息》在台灣創下150版的熱賣記錄, 《打開心靈的門窗》一書創下高達5億元台幣的熱賣記錄。尤其是80年代後期,每年平均出版兩三本以上新書。門類涉及散文、報告文學、文化評論、小說、散文詩等。

32歲遇見佛法,入山修行,深入經藏。

35歲出山,四處參學,寫成“身心安頓系列”,成為90年代最暢銷 作品。

40歲完成“菩提系列”,暢銷數百萬冊,是當代最具影響力 書之一。同時創作“現代佛典系列”,帶動佛教文學,掀起學佛熱潮。獲頒傑出孝子獎。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國台灣、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及新加坡選入中國小華語教本,也多次被選入大學國文選,是國際華文世界被廣泛閱讀的作家, 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

原文

生命的歷程就像是寫在水上的字,順流而下,想回頭尋找的時候總是失去了痕跡,因為在水上寫字,無論多么的費力,那水都不能永恆,甚至是不能成形的。

因此,如果我們企圖要停駐在過去的快樂,那真是自尋煩惱,而我們不時從記憶中想起苦難,反而使苦難加倍。生命歷程中的快樂或痛苦,歡欣或悲嘆都只是寫在水上的字,一定會在時光里流走。

就像無常的存在是沒有實體的。

實體的感受只是因緣的聚合,如同水與字一般。

身如流水,日夜不停流去,使人在閃滅中老去。

心也如流水,沒有片刻靜止,使人在散亂中活著。

身心俱幻正如流水上寫字,第二筆未寫,第一筆就流到遠方。

愛,也是流水上寫字,當我們說愛的時候,愛之念已流到遠處。美麗的愛是寫在水上的詩,平凡的愛是寫在水上的公文,愛的誓言是流水上偶爾飄過的枯葉,落下時,總是無聲的流走。

身心無不遷滅,愛欲豈有長駐之理。

既然生活在水上,且讓我們順著水的因緣自然地流下去。看見花開,知道是花的因緣具足了,花朵才得以綻放;看見落葉,知道是落葉的因緣具足了,樹葉才會掉下來。在一群陌生人之間,我們總是會遇到那些有緣的人,等到緣盡了,我們就會如夢一樣忘記他的名字與臉孔,他也如寫在水上的一個字,在因緣中散滅了。

我們生活著為什麼會感覺到恐懼、驚怖、憂傷與苦惱,那是由於我們只注視寫下的字句,卻忘記字是寫在一條源源不斷的水上。水上的草木一一排列,它們互相併不顧望,順勢流去,人的痛苦是前面的浮草只是思念著後面的浮木,後面的水泡又想看看前面的浮漚。只要我們認清字是寫在水上,就能夠心無掛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不能認清生命的歷程是寫在水上的字的人,是以迷心來看世界,世界就會變成一張網,挑起一個網目,就罩在千百個網目的痛苦中。

認清了萬法如水,萬事萬物是因緣偶然的聚合,這是以慧心來觀世界,世界就與自己的身心同時清淨,衝破因緣之網而步上菩提之道。

在洶湧的波濤與急速的漩渦中,順流而下的人,是不是偶爾抬起頭來,發現自己原是水上的一個字呢?

這種發現,是覺悟的開始,是菩提的芽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