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為時代作證

寫作是為時代作證

《寫作是為時代作證》,作者是郎偉,由寧夏人民出版社於2007年出版,描述的是文學史的運行規則告訴我們:一個時代文學的構成,並不簡單地等同於經典和傑作的相加。客觀地講,在任何時候,非經典性作家與作品都構成了文學寫作的主流。法國大批評家蒂博代說:“如果不是有成千上萬很快就將湮沒無聞的作家維持著一種文學生活的話,那就根本不會有文學,也就是說,不會有大作家。

基本信息

作者郎偉
ISBN:10位[7227036456]13位[9787227036456]
出版社:寧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2-1
定價:¥35.00元

內容提要

文學史的運行規則告訴我們:一個時代文學的構成,並不簡單地等同於經典和傑作的相加。客觀地講,在任何時候,非經典性作家與作品都構成了文學寫作的主流。法國大批評家蒂博代說:“如果不是有成千上萬很快就將湮沒無聞的作家維持著一種文學生活的話,那就根本不會有文學,也就是說,不會有大作家。”是的,從事當代文學的批評與研究工作,本身就是選擇了一種具有風險和挑戰意味的工作。作為研究者,學問做得好與壞,當然與研究對象的價值高低有關係,但優秀的批評者和研究者又總是超脫於被研究對象的。如果他擁有足夠的敏銳、睿智,充滿不竭的熱情與永遠的理想,實際上他是完全能夠超越具體的批評與研究對象而成為傑出的思想和藝術的創造者與開拓者的。自己也許一生都不能攀上“傑出”的頂峰,然而,既然當代文學的批評和研究工作有著無法替代的學術意義和功能,寫作的激情就不可能輕易地從內心深處消失。

作者簡介

郎偉,一九六二年生,回族,浙江富陽人。一九九一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現代文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現任教於寧夏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迄今已出版學術專著兩部,在《文藝理論與批評》《小說選刊》《當代文壇》《小說評論》《上海文學》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六十餘篇,並在《文藝報》等報刊上發表文學評論、散文、雜文七十餘篇。創作的文學評論作品獲得全國第八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一次,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論文一等獎一次,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學藝術作品評獎文學評論一等獎三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寧夏作家協會副主席、寧夏作協重點作品審讀委員會委員。

目錄

中國文學的解讀
九十年代以來中國文學創作的若干病象
新世紀前後中國文學發展狀況考察
雞肋還是燕窩?——關於茅盾文學獎的閒言碎語
懷念巴金
熱愛母語
溫柔與暴烈
小與大
中國古代重要文學命題解讀之一
中國古代重要文學命題解讀之二
中國古代重要文學命題解讀之三
寧夏的文學風景
偏遠的寧夏與漸成氣候的“寧軍”
九十年代以來寧夏長篇小說創作狀況考察
寧靜的收穫——寧夏第六次文學藝術作品評獎中短篇小說獲獎作品簡評
二○○四年度寧夏文學的幾個關鍵字
二○○五年的寧夏文學:星空不寂寞
今年是個豐收年——二○○六年寧夏小說創作簡評
邊疆的泉水清又純——讀二○○四年度的《回族文學》
向上攀升的路總是艱險——漫議二○○五年度回族作家的小說創作
動人春色不須多——讀《寧夏青年作家中短篇小說精選》
無邊的土地與稀少的景色——讀《寧夏青年作家作品精選》
滄桑人生筆底溫情——劉和芳詩文集《回眸·序言》
荒蠻地域的蒼涼敘事——讀馬知遙的長篇小說《亞瑟爺和他的家族》
寫作是為時代作證——吳江所作自傳體小說《咀嚼荒謬·序言》
如煙歲月已逝青春詩情依舊——秦中吟所著長篇小說《梅花開了杏花紅·序言》
大地上的風情與歌吟——讀火仲舫的長篇小說《花旦》
歷史傳奇與西部風情的完美融合——讀古越、唐羽萱的長篇歷史小說《金羊毛》
成長的疼痛與憂傷——張學東《給蝌蚪想像一種表情·序言》
一種充滿魅力和活力的小說文體——魯興華、包作軍小小說合集《駱駝的羅曼史·序言》
……
舊典新書
寫在光影世界的邊上
後記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