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歐村

寨歐村是錦屏縣偶里鄉下轄的村,該村東鄰寨霞村並抵鍾靈鄉八客村,南接寨先村,西抵平略鎮平略村,北接皆陽村和三江鎮卦治村。面積17316.6畝,人口1852人。

村情概況

呈一狹長地帶,東西橫跨整個偶里鄉境。該村轄寨歐、街下、羅善、羅孔4個自然寨,有13個村民小組、404戶。農田840畝,旱地201畝。糧食歷來能自給自足。

寨歐村 寨歐村

寨歐與寨霞、寨先、皆陽村常稱為偶里“內四村”,環布於偶里大壩周邊,苗語稱之“番鰲”,大地方之意。

侗語稱“鎮藕”。寨歐,苗語稱“xis ek”(諧音“細歐”)。名之由來,一說是原先居住的整條壩沖都長滿蓮藕,因而名寨藕;另一說是寨歐居住地形象鴨子,苗語稱鴨子為“歐”,遂得名“細歐”,後音譯亦稱為寨歐。

歷史沿革

清代與寨霞、寨先、皆陽等均屬於湖耳長官司管轄,民國初年在此設偶里團防分局。民國15年(1926)設偶里鎮,24年(1935)設偶里聯保,31年(1942)設偶里鄉。1953年設番鰲鄉,駐寨歐。1956年蔡中鄉併入後復稱偶里鄉。寨歐村是偶里鄉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政府各機關單位分布於此。

自然資源

近年來,隨著外出務工人員增加,糧食有所剩餘。勞務輸出和農業收入成為寨歐村主要經濟來源;全村有林地面積5925畝,過去油茶林頗多,近村寨之山坡皆為油茶林所據,每家每戶都有油茶山數十畝至數百畝不等,稍遠之山則植杉蓄松。民國時期,太子參收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入冬後,村民多挑茶油到縣城售賣。

1980年代後,村里曾組織村民大造杉林,是使相當部分油茶林被更替。現村內尚有大小林場5個,總面積近萬畝,大多數已成林。

由於歷史原因,與三江鎮卦治村存在山林權屬糾紛。林木“禁伐”後,村民復對油茶林加以精心管理,有的還加以墾植,油茶產量較前有所增加,每年有上萬斤茶油外銷,頗為搶手。

文化事業

民國時寨歐等內四村聯合辦公立國小;龍德宣曾任錦屏縣參議會副參議長、貴州省參議員;1950年代至今,全村參加國家工作人員142人。

龍國輝曾任貴州省民族研究所所長等職,龍先翠、龍立潤、曾先後任錦屏縣政府副縣長,龍本乾曾任中共錦屏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人大常委副主任等職,龍心淼曾任貴陽市烏當區人大常委副主任,龍本榮現任黔東南州建設銀行副行長,龍永貴現任中共錦屏縣委常委、縣政府常務副縣長。龍立灼曾將5個女兒培養成大學生,為譽為“五朵金花”,為傳為佳話。現全村有在校大學生31人。

經濟狀況

寨歐聚處田壩邊緣,民房多依山而建,層層疊疊。1960年代以前,村內所有房屋均為木質結構,多為三層,上倉、中人、下牲畜。

寨內交通、排水、消防條件較差。一條兼作街道、長百多米、寬2—3米的青石板路在寨內蜿蜒,清代後期在此開設市場,至今仍在趕場。因偶里所屬各村寨距縣城及平略、鍾靈、婁江等鄰近場市才20—30里,故趕場人不多,一般數百人,且集晚散早。

1970年縣林業部門投資將公路修通,結束了人們肩挑背馱歷史。隨後,糧站、供銷社、鄉政府、林業站、學校、衛生院等國家集體單位用房先後改建成磚木或磚混結構建築。

1990年代以後,沿街民戶有相當部分將木質房屋改建成磚木結構,或改建成底樓用磚封圍的新式木房。

2005年底,集鎮內有磚木(混)結構建築物21幢,計近萬平方米。街道路面仍為卵石鑲成的花街,兩側木房子多為二層,底層臨街一側吊出一排柱子,供趕場民眾進行農副產品交易,裡面為店鋪。

2005年,鄉政府申請進行小城鎮規劃和建設,新的現代小集鎮將出現;1994年出售鋸子坳林場,接通八河電站電網。1996年接通程控電話,實現了“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美好願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