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陳鄉中心國小座落在胡陳村,地處半山區,胡陳港源頭,距縣城39公里。清末民初曾有舉人鮑邊仙先後在柏連塘、二房裡、三房等處辦過義學。民國4年(1915)秀才方澤山創辦了梧岑國小,並自任校長。校址在胡陳文昌閣,教師3人,學生70餘人。
胡陳古為要隘,置胡陳關。清光緒年間,由余姚虞氏至胡陳創辦當店,建有樓房9間,平房3間,操場1000多平方米,四周大棗、雪梨、厚朴、香樟等樹木環繞,並建有魚池80平方米,經商十幾年後關閉。民國18年,學校遷至原“當店”(即現校址)。民國28年(1939),更名為一、二、三保聯合國民學校,教師4人,學生近百人。
抗日戰爭期間,校內有中共地下黨員聞瑞金等任教。治學嚴謹,教學質量頗高。白天正常教學,夜裡開設民眾文化補習班、識字班。解放前夕,中共地下黨組織在校內成立“民主青年聯誼會”,吸收社會進步青年參加,進行革命思想教育。當時的胡陳國小成為寧海東鄉的革命活動基地之一。
建國後,學校先後被改名為胡陳鄉、公社中心國小,學校規模不斷擴大。1958年10月,開展“大辦鋼鐵”運動,全縣1600多民工調集胡陳洗鐵砂,煉鋼鐵。煉鋼鐵指揮部設在學校內,操場上築起9座土高爐(其中一座為學校勤工儉學煉鋼爐),當時學校處於半工半學狀態。9個月後,煉鋼停止,操場成為廢墟,教學工作受到嚴重影響。1960年學校擴建教室4個;1969年學校又新建校舍10間,增設國中班;1984年,中國小分設。1986年,校長四處籌集木材、紅磚及資金25000元。歷時十個月,在填平原當店魚池後新建8個教室的教學樓一幢,樓前小花壇四隻。由台胞鮑明金捐贈美金3千元創立圖書室。同時逐年綠化,建造大花壇,鋪設草坪,美化校園,校容校貌賞心悅目,獨具風采。1994年,學校拆除原當店樓房,建教委辦公樓。是年全縣“改造破舊校舍”現場會在此召開。
學校向來注重德育工作,常年組織少先隊員打掃“雷鋒路”,清理傍山公園,開展隊活動,為孤寡老人獻愛心,做好事。曾被縣團委評為“學雷鋒先進集體”,事跡在寧波日報等七家報紙上報導。
1997年2月,胡陳國中遷至新校舍,中學校舍劃歸國小。隨後撤併了梅山、長坑、車家、里外莊、翔鳳頭、西翁、東風、方後、山洋等國小;2002年,學校增至14個班級,學生700餘人。2005年,鄉政府劃地5061平方米,投資159萬元,建綜合樓1800平方米,並逐年配齊各室教學設施。建立學校音響系統,程控電話,校園網路系統,還有多媒體教室,電腦房,音樂教室,檔案室,師生閱覽室,圖書室。圖書室存書17000餘冊,定時向師生出借。校園綠化面積1500平方米,並建有250米環型跑道。2008年,學校有12個班級,學生507人,教職工26人,其中國小高級教師13人,大專學歷及以上19人,黨員9人。現任校長儲為權。
胡陳鄉曾被列為寧海的貧困鄉。幫困結對成為該鄉教育的重點工程之一。2003、2004連續兩年,“全縣百名校長連百戶”結對儀式在此舉行。該校黨員教師9人與貧困學生結對。目前,全鄉學齡兒童全部入學。學校以人為本,創建和諧、平安校園。十多年來,學校堅持抓學生晨讀,午間管理,晚學護送學生安全離校,營造學生、家鄉、社會滿意,師生協調、充滿愛心洋溢的文明學校。幾年來,曾有2名教師分別獲得全國、省級“優秀教育工作者”和縣“十佳愛心教師”稱號。
學校還組織學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興趣活動,每年的“六一”和元旦進行文娛演出活動成了制度化。師生自編自演的獅子舞《猴子與老頭》、小品《賣糖》、課本劇《西門豹》等節目經常為當地觀眾演出。還配合黨的中心工作和繼續教育活動,與鄉“同樂社”同台演出,老小同樂。曾受寧波市文化部門的指派,到寧波亞洲華苑賓館,為迎接日本友人來華訪問作過獅子舞表演。在縣、市的演出中多次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