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跨越五年的“道上”之思。一個在時間背後躑躅而行的守望者。穿越詞語那堅硬的殼,能觸摸彼此靜躁不安的心靈,隨著詩的律動我們亦步亦趨。詩與畫的融匯之作(由旅德先鋒畫家賈穹配圖)。在詩的悟性與畫的靈性之間,每個讀者終能收穫自己的糧食。
請不要說“詩已死”!詩歌活在呼吸里,即使是我們酣眼,它仍在繼續。最好與詩歌同行,而不是讓詩歌代你前行。畢竟,“一個人上路總歸是最好的抵達”。
情水自己早就窺破了這個屬於認識論的秘密,也就是生命的記憶和自我心靈的歷史:“我知的悲哀,核仁那樣穿著外套/攫奪著我/卻感受不到”(《我枯萎著進入我醒來》),“我知”應為笛卡爾哲學的第一義“我思”,也即純粹的思,我思故我在;核仁表示尖銳、珍貴;外套讓人想起契訶夫的 “套中人” 別里科夫。“我知的悲哀,核仁那樣穿著外套”,一句多么偉大的詩,可以說戲仿了唯心主義哲學的煊赫聲勢和接受批判的曲折歷史。他和時代如果有脫離有關聯,也早已擺脫了在儒家功利主義文學觀的漩渦里打旋。長期以來,人們在中國文學中尋求的都是道德和政治。功利主義文學觀要想成立得有一個保證,就是真誠的表達,否則容易以個人及其心性作為工具。這樣,我能夠很好理解,為什麼情水對待時代的姿態並非是正面的。而只要我們的文化結構不改變,吳情水的詩歌不會占有一個很重要的位置。(詩人、批評家、北大博士 王東東)
他是在語言挖掘和靈魂探詢上雙重抵達的為數不多的一個詩人。這種抵達儘管還不為更多的詩人同行所知曉。他的詩歌目前還只是在少數人當中閱讀。詩歌,本質上就是獻給無限少數人的精英事業。詩歌作為一種語言、思與存在的最為凝聚的體現形態,更像一束時代黑夜中凝結的火焰。詩作為一種不無神秘而神聖的言說方式,作為語言與靈魂的雙重涉險與發現,很少有人能企及它。而玩弄文字製造垃圾又自以為是的詩人又太多。真正的詩總是選擇個別人去完成。他重新發現了語言背後闊大場閾中被遮蔽的意義和聲音的指向。吳情水的詩歌肯定不是完美的,但它肯定是重要的。完美的詩像圓潤的珍珠,具有飽滿的色澤;但是偉大的詩篇,重要的詩歌肯定是個體承擔時代和人性的膂力的聲音和責任,它也許不是無懈可擊的,但它肯定是語言和生命的良知感的雙重呈現。(中國詩歌批評新銳、文學博士 霍俊明)
吳情水,當代詩人,1977年12月生。湖北新洲人,畢業於南京大學。曾求學與南京大學中文系和任職於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年與評論家張桃洲博士創辦藝術先鋒雜誌《南京評論》。出版有詩集《寧杭道上》、《雪在何處醒》等,另與張桃洲博士合編有《南京評論・年度詩選 》。現居杭州。
目錄
試圖逃脫的門徒(自序)
山 羊
滬寧道上
最高虛構的月亮
在外灘
洛麗塔
二月獨白
“待白霜揪住你的鬍子……”
棄 嬰
恥 辱
小婦人
爭 辯
周 圍
題徐揚孩提時代的照片
在他的婚禮上,我沒有
被愛情損害的部分
那一根刺終於在心裡露出端倪
我枯萎著進入我醒來
我們在自己的世界裡行走
青 春
處 境
啞 巴
三個夜晚
2004年
我們無數人終了一生
我久久凝視這個世界
生日宴會
第三天
一位新的時間策劃者
地震事件
睡蓮,在無裝飾的房間
新月與黛施
(評論)
一個唯心主義者的悲傷(王東東/文)
黑夜中閃爍的舞者:辯難或獨語(霍俊明/文)
於交錯書寫之中的倫理(芬雷/文)
(附錄)
我喜歡的十個詩人(王東東/文)
一個人最好的抵達(蘇羊/文)
作品信息
頁數63頁
標籤詩歌(67)/詩集(21)/神秘主義(10)/詩(12)/唯心主義(1)/先鋒詩歌(1)
開售時間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