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寧德師範附屬國小創辦於1970年,1979年被確定為福建省首批辦好的十六所重點國小之一,1999年被確認為福建省示範國小,2002年被確定為福建省課程改革基地校。學校現有教職工104人,37個教學班,學生1965人;教師學歷達標率100%,其中大專以上占80%;特級教師1人,中學高級教師7人,國小高級教師52人;校園占地15畝,現有建築面積16623平方米。
學校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為理念,沿著"實施主體性教育,培養發展型學生,創建精品型學校,形成學者型教師群體"的辦學思路和"面向全體,重視個體,發掘差異,激活潛能,為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的教育目標,紮實探求教育發展新路,取得明顯成效。學校在各項工作務實求新,鍛造品牌的同時,重視發揮示範和輻射作用,使學校成為閩東基礎教育的龍頭學校和實施素質教育的基地。
辦學條件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年來,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們籌措資金,對學校進行了整體改造,使學校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為素質教育的實施創造了良好條件。
目前,學校擁有先進的教學設施和優美整潔的環境。操場鋪設閩東地區第一條橡膠跑道;學校建有閩東地區第一個編播能力較強的校園電視台;學校現有計算機200多台,有閩東第一個完整的校園網,並創建"寧德師範附小"網站在網際網路上開通;全校37個教學班擁有電腦、實物展示台,新置34寸或29寸彩電,配備多媒體教學設施,實施網路化教學;還有德育室、少先隊活動室、電腦室、語音室、音樂室、美術室、階梯教室、電子備課室、實驗室、標本室、勞技室、圖書館、師生閱覽室、多功能活動廳、排練廳、器材室等專用室20多間,室內裝備齊全,各種教學設備均按一類標準配備,能滿足教學活動需要;學校建有網路中心、教學資源庫,教師實施電腦備課,實現資源共享,為素質教育的實施提供物質保證,為孩子們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條件。
學校布局合理,校園內碧草如茵,形成立體的綠化格局,成了融學園、花園、樂園於一體的學校;校內板報、標語、專欄體現人文關懷,凸顯教育功能。學校通過現代技術教育,提升教育理念,營造良好的爭創文明學校的教育環境,提高教學效益,形成辦學特色。
師資隊伍
學校教職員工104人,教師學歷達標率100%,其中大專以上學歷已占80%;在崗特級教師1人、中學高級教師7人、國小高級教師52人。學校歷來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把建設一支思想品質好,業務水平高的學者型教師隊伍作為重要的工作來抓。
首先,抓好黨政班子的自身建設。黨支部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監督保證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組織黨員認真學習理論,開展黨員示範崗活動,不斷提高黨員政治素質。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帶頭貫徹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端正辦學思想,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質量觀,做到"五個一":精通一至兩門學科,每人下一個年段組,帶出一個以上有較高水平的"徒弟",參與一項以上教改實驗,每年撰寫一篇有價值的經驗總結或論文。同時,重視廉政建設,嚴於律己,不搞特殊化,堅持兩公開一監督,吃苦在前,勇挑重擔,淡泊名利,在教師中樹立了較好的形象。現有中層以上黨政班子成員11人中,黨員10人,大專以上學歷8人,特級教師1人,中學高級教師3人;獲全國優秀教師稱號1人,獲省優秀教師、優秀德育幹部等稱號8人,獲地市優秀教師稱號3人。
其次,抓師德規範教育。規範學習制度,遵守《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以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形象做學生的表率。長期在教師中開展"塑造愛生、嚴謹、敬業的師德形象"、"塑造樸素、端莊、得體的外表形象"和"塑造文明、有禮、大方的社會活動形象"的文明教風和"學雷鋒、守《規範》、育新人"活動,提出"五講"、"五比"、"五做"、"十不準"的具體要求。學校還通過組織參觀、討論、自學等形式和召開教書育人匯報會、交流會、報告會,不斷強化師德教育,提高教職工的道德素養。每學年通過給家長、學生分發問卷進行調查,及時了解師德師風情況,學校及時對問卷進行綜合分析,並針對性解答或找有關老師進行幫助教育。在多次寧德市教育行風評議中均得到好評。
第三,抓業務水平提高。學校重視學習、培訓提高,每周保證一個單位時間集中學習、兩個單位時間教研活動;尤其是課程改革的實施,我們把培訓納入"學者型"教師群體工程創建的重要內容,先後派出國家級、省級、市級脫產培訓(1-3個月)的骨幹教師占專任教師的28%;派出到上海、江蘇、廈門等素質教育先進地區和國家級課改實驗區參觀聽課等學習和參加新課程學科培訓的教師占總數的50%多。同時,注重校本培訓,採取"聘"、"培"、"跟"、"比"、"壓"的辦法,提高教師業務水平。派出培訓學習的大量教師,是開展校本培訓的中堅力量,他們根據所學內容,結合教育教學實踐,每人確定專題分別給全體教師開講座、上示範課,帶動全體,共同提高。
為適應現代化教育的需要,學校加大計算機和課件製作的培訓學習,目前該校教師現代信息教育技術的整體水平較高,已有70多人通過中級考試,有98%以上教師能自制課件,100%能套用多媒體教學,使網路化教學成為現實。每學年在青年教師中開展一次教學比試活動;給年輕教師壓擔子,讓他們有展示自我的機會,如公開教學,比武、競賽,擔任段長、組長,特別突出的經考核選拔進入行政班子,促進年輕教師儘快成長。
管理體制
為推進學校內部體制改革,該校從2000年秋開始率先實行:
(1)實行校長負責制,實現學校管理的科學化和民主化。學校設黨、政、工三個系統。學校行政、黨支部、教代會明確分工,各司其職。
(2)實行教師聘任制,逐步建立最佳化教師隊伍管理制度。堅持公開、公正、平等競爭,雙向選擇,擇優聘任,優先聘任符合條件的本校教師,並做到合理組合、統籌兼顧。
(3)實行校內結構工資制,調動教職工工作積極性。打破原有工資分配製度,建立起酬勞掛鈎的機制,使結構工資中的浮動部分能拉開檔次,體現多勞多得,獎優罰劣,充分調動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4)試行工資總額包乾制,擴大辦學自主權。按照上級核定的編制數和下撥的人員經費,實行工資總額包乾,增人不增資,減人不減資,節餘工資用於學校分配製度的改革,不足部分由學校自籌解決。
校長負責制的實施,進一步強化了學校層次性的目標管理,分工明確,落實到位。學校工作目標分解到各處室,各處室制定具體工作目標,並再次分解到教研組、年段組,最後教研組、年段組再將工作要求分解到每位教職工,使全校上下目標明確,責任分明,極大地調動了教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實行目標管理後,校、處(室)、組(年段)管理層次清楚,充分發揮了各層次在學校管理中應有的作用,學校各項工作出現了新的局面。
德育工作
該校歷來把德育工作重要的位置。建立了黨政主要領導掛帥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德育工作總體目標,落實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多方位探索德育工作新路。通過努力,學校德育工作逐步走上規範化、科學化、系列化的軌道。首先,在班子成員和全體教師中牢固樹立起三個觀念:即牢固樹立德育工作的全方位觀念;牢固樹立每一位教師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觀念;牢固樹立"德育為重、五育並舉"觀念。其次,加強了三項建設:即加強德育隊伍建設;加強德育制度建設;加強德育環境建設。第三,發揮了三大作用:①發揮學科教學主渠道的作用;②發揮班隊組織的陣地作用;③發揮家長、社會的配合作用,建立三位一體的教育網路。
學校加強年段管理的核心力量,改善班級管理的評估辦法,開展轉化特殊生的活動,強化學生一日常規訓練,嚴肅校規校紀;加強對學生的愛校教育,安全教育,誠實、儉樸教育,文明禮貌教育和環境保護教育。在一切教育活動中講究效果,營造"守紀、有禮、誠實、活潑"的文明氛圍,培養學生自覺、刻苦、勤奮、向上的學習風範,培養合作、友愛、熱愛集體的小主人風範。同時,重點落實以下幾項內容:
1、愛國主義教育。全體教師都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激愛國之情,導愛國之行。在各種活動中強化品德、紀律、法制教育,培養學生愛國、愛校、愛集體的思想感情;教育他們腳踏實地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2、養成教育。全體教師明確職責,針對"寧德師範附小學生一日常規"要求,在教育教學中逐項抓落實。以"德育實效性"實驗為抓手,以晨會、班隊會課為主陣地,以一日常規為主教材,對各項內容進行訓練,達到落實行動的目的。養成教育從"五項評比"的小處抓起,堅持天天評、周周比、半期小結、學期總評,表彰先進,使之成為每個學生的自覺行動,從而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3、公民道德教育。把公民道德教育20字規範化為“少先隊五小行動”的要求,並對學生進行教育訓練。通過課題研究,取得點上的經驗後再面上推廣。同時大張旗鼓地開展“做文明少年”,“加強文明教育,告別不良行為”活動,並做到“兩個堅持”:堅持常規訓練,堅持日常行為的檢查評比,促進學生社會公德水平不斷提高,形成講文明、講衛生、講禮貌、講道德、講秩序的良好風尚。
4、校園文化建設。舉辦“健身節”、“科技節”、“讀書節”、“藝術節”、“慶六一老少同樂”、“畢業晚會”、“親子營”等活動,通過“電視台”、“小記者站”、“新蕾報”、“教海探航”、“附小簡訊”、“學校宣傳欄”、“校務公開欄”等宣傳陣地的規範建設,提高了校園文化品位,進一步創設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圍。
5、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於學校教育的全過程,融入學科教學和學校各項工作中。針對學生存在心理障礙,以“筆談”的形式,採用親切的書面語言與學生進行交流,融合學生的心理需要;通過家長會方式與家長溝通交流,家校攜手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在師生中倡導“幫助你、鼓勵我、誇獎他,我們一起成長”;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用變化的目光去注視的學生,用讚賞的口吻去評價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多種心理需要都能得到滿足,都相信“我能行”。學校設“校長信箱”“心理諮詢室”,創設讓學生傾訴的氛圍,與學生溝通交流,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排除他們的心理障礙。
6、親職教育。以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和家校工作組(小組)為依託,舉辦專題講座、家校通訊和不同類型的家長會,申報“心手相索”親子營實驗項目,加強對親職教育的指導,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給孩子一個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加強對學生在家學習、活動和表現的了解,也讓家長了解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要求和自己子女在校的表現,及時發現其不良行為的苗頭,採取有效措施,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爭取家長的配合,商討有效的方法與途徑,使家校教育協調一致,形成合力。
少先隊是該校教育的重要陣地,多年來我們創新隊活動,鍛造出了閩東的少先隊特色。學校形成一支實力雄厚的少先隊輔導員隊伍。其中4人被選為省少先隊工作學會常務理事、理事,3人任市少先隊工作學會副會長、副秘書長;3人被推任《閩東小星星》隊刊顧問、副主編等職;輔導員多次參加全國、省輔導員技能技巧大賽獲獎;總輔導員阮光清被評為“省十佳少先隊輔導員”,“全國優秀輔導員”;教師中獲省優秀輔導員稱號8人次,有27位中隊輔導員被評為地、市優秀輔導員;獲全國、省級優秀少先隊員稱號的隊員19人次,獲地區優秀少先隊員25人次,其中4人被評為閩東“十佳小星星”;蘭寧、雷雯、鍾慧敏三位少先隊員先後四次晉京參加全國少代會和56個民族少年先鋒行活動;學校先後與省內外15所貧困山區國小的600多名有困難的小夥伴建立了手拉手互助關係。連續十幾年在全國、省級少先隊活動中,受表彰集體23次,其中兩次獲全國紅旗大隊稱號;有關少先隊工作的文章、電視新聞、照片100多篇(張)在報刊、雜誌發表報導。學校成了閩東少先隊工作的示範、實驗基地。
教學工作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為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強化教學常規管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1、制定完善制度,規範教學流程。學校嚴格按照《課程計畫》開齊、開足、上好各門課程;嚴格按照省教委的規定征訂教科書;結合實際制定了《寧德師範附小各學科教學常規》及實施細則,以及備課制度、聽課與評課要求、作業設計批改要求、先進年段(組)及先進年段(組)長評選辦法等,使教學過程有章可依,制度完善。學校加強指導、督促、檢查、反饋、評比,落實教學常規。
2、變革備課方式,保證教學質量。學校加大對備課環節的管理,注重體現以學生為本,以發展為本的新理念;注重方法、過程、態度、情感、價值觀的探索;倡導"集體備課、互相協作、資源共享、個人增減"新的備課方式。其中,集體備課是進行資源共享的前提,個人增減是體現教師個人創造和不同班級特點的保證。備課形式上,提倡有一定的格式,但要避免"格式化",注意側重設計好教學的基本思路,鼓勵用不同的書寫方式 。教學設計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關注學生的學法,尊重學生思維的多樣性,講求教案的實效性和創造性。淡化備課、寫教案的應檢性,明確備課的目的,管理上注意做到備課、上課、測效的有機結合。提倡教師寫課後記,強調課後反思的重要性。
3、緊抓課堂教學,力求減負提質。素質教育的實施關鍵在課堂,為保證教學質量,在抓備課的基礎上,我們重視課堂教學的過程管理,經常隨堂聽課,並進行面對面的教學評析,共同探討新型的教學模式;同時,強調作業設計與批改的針對性,層次性,實效性。由於措施到位,學校課堂教學改革初見成效,學生的主體性得到落實,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初步形成。
發展改革
評價方法是一根無形的指揮棒,只有合理的評價制度,才能為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創造一個寬鬆的環境。我們的做法是:
1、全面評價教師工作。為調動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們淡化分數,取消學生成績評比,從工作態度、承擔並完成任務、實際能力、工作實績等四個方面20多個項目全面考評教師的工作。克服只重視學生書面成績,忽視學生整體素質提高的傾向,以促進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
2、綜合評價學生素質。為全面評價學生素質,我們先後採取了“雙線評價”和“等級、特長加評語”的評價方法。同時採用學科素質分項檢測和綜合素質測評活動。組織培訓學生素質測評員,協助教師對同學們的聽說讀寫算能力、體育技能技巧、繪畫、音樂水平以及其它綜合能力進行測評。讓學生參與測評過程,既鍛鍊了學生,又減輕了老師的負擔,使對這項巨大工作量的測評工作成為可能。
3、重新構建“學生髮展評價體系”。為了體現課程改革的評價精神,突出評價對促進學生髮展的作用,近年來我們又構建了“學生髮展評價體系”。該體系主要由形成性評價和階段性評價組成。形成性評價主要體現在:①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適時進行激勵性評價;②填寫“成長記錄袋”進行評價;③階段性評價:主要體現在平時每一組教材學習完之後的檢測;半期、學期的檢測;期末“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無論哪一種評價,都力求做到教師評、學生自、學生互評、家長評。“學生髮展性評價體系”實施以來,學生增強了自信,激發了潛能,展示了自我,享受了成功的快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拓展個性
我們積極拓展學習、活動空間,把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等反映主體性發展狀況的特徵作為一種教育目標,把學生主動、和諧、活潑的發展作為素質教育過程的一種最高境界來追求,在不同的學科、不同形式的活動中注重主體參與,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1、以道德素質為根本,以活動為載體,以社會為舞台,拓展活動空間。我們把學生活動的陣地建設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項內容來抓,為孩子們提供一片具有兒童特色、便於兒童活動的空間,讓孩子們自主教育,自我展示。在校內,我們建起了隊室教育陣地、鼓號禮儀陣地、"國旗下主題隊會"陣地、紅領巾電視台演播陣地、"新蕾小文社"習作陣地、"小記者團"宣傳陣地等;在校外,我們建立的社區活動基地有:雛鷹爭章基地,假日農莊營基地,農村勞動基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警校共建基地,環保教育實踐基地等,形成校內外活動、實踐陣地的系列與規模,為學生自主教育、實踐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如警校共建以"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為工作目標,取得豐碩成果,學校被確定為省消防教育示範學校,被評為福建省警民共建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學生活動情況多次在《公安報》、《消防時刊》、省市電視台等媒體報導,並被公安部選送參加中日少兒消防教育交流,學校消防館還接待來自公安部、各省市領導及本地區師生參觀20000多人次,每年為上一級學校輸送少年警校學員300多人。
2、活動突出"實"的特徵,延長“愛”的主線,強化“自”的功能。圍繞培育守紀、有禮、誠實、活潑的文明風範,培養自覺、刻苦、勤奮、向上的學習風範,培養合作、友愛、熱愛集體的小主人風範,因地制宜地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主題教育活動。如:自主性活動、常規性活動、節日性活動、季節性活動。每年還舉辦讀書節、科技節、藝術節、健身節等綜合性主題活動。我們把課外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形式,讓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活動中潛能得到開發,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3、制定相關制度措施,鼓勵學生人人參與,激活個性潛能,實現自我發展。我們把學生的參與作為主體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環節,不斷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強化參與習慣,在參與中學會學習,發展潛能,學會創新。強化參與包括三個層次,一是相關制度保證,如"學生幹部競爭上崗制度"、"班級幹部輪值制度"、"學生素質評價辦法"等;二是從學生的主體和實際出發思考、設計問題,深入了解學生的需要、興趣、愛好、特長,了解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掌握學生的個性、特長,為引導學生參與作鋪墊;做到.全員參與、知情共同參與、感觀綜合參與、全程參與,學生在眾多的活動中,在廣泛的參與中,發揮潛能,展示自我,積極思考,不斷發展。
4、重視假期生活指導,培育"合格加特長學生"。雙休日與區青少年宮聯合舉辦“藝術樂園”,開展二十幾個興趣小組活動。同時,制定《寒、暑假實踐活動方案》,印發假期生活指導綱要,給每一位家長發信,強調讓孩子過一個安全、健康、充實、愉快的假期,提高實踐性、綜合性能力。學生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發展學生動手、動腦、觀察、協作等諸多能力,收到良好效果。市教育局曾將我們的這一做法向全市國小推廣。
教育科研
幾年來,該校以教科研為先導,改革課堂教學,探討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確定學校教研課題。學校以素質教育為核心,以實施"主體性教育"為根本,結合學校實際開展多層次的課題研究。如"九五"規劃國家級重點課題--“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教育部十五重點課題“學習策略”的研究、國家電教館"十五"課題"信息技術對小學生行為養成的影響"研究、福建省“十五”課題"德育工作實效性"的研究、福建省“公民道德建設”“勤儉”子課題的研究、"心手相牽"國際項目--“親子營”研究與實驗、“體育課程整體改革”研究與實驗、寧德市“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寧德市"學生評價“研究、學校”小紅星兒童團"--少先隊分層教育活動的研究與實驗等等。
2、提出全員參與要求。我們要求全體教師圍繞素質教育,結合自身實際,結合學科特點,選擇課題,確定子課題,參與教科研活動。研究過程要切合實際,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給學生提供適宜的土壤和適宜的發展空間。每個學生都是特殊的個體,在他們身上既體現著發展的共同特徵,又表現出巨大的個性差異,尤其要研究如何“尊重學生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如一年級老師根據班級的實際,研究“文明口語交際”、“學會傾聽與交流”,數學學科研究“生活-活動-發展”教學模式等。
3、教科研初見成效。我校教師積極投入教育科研,取得了明顯成效,其中,“九五”國家級重點課題:“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的研究與實驗成果獲全國集體成果一、二等獎,學校獲全國“先進實驗學校”;構建“活動--發展”教學模式研究,使學校成了省級活動類課程實驗的視窗,市教育局兩次在我校召開現場會,“福建省活動課程觀摩研討現場會”也在我校召開,研究成果受到與會者的一致好評;數學"問題解決"省級課題研究也取得良好的進展,多篇文章在省級刊物發表或獲獎,我校選送的課例多次在省研討會上展示或獲獎;省重點課題"德育工作實效性"研究成果已獲全國國小德育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子課題“親職教育”研究成果獲福建省第八屆基礎教育論文評選一等獎;"信息技術對小學生道德行為養成教育"的研究階段性成果已獲福建省第八屆基礎教育論文評選獲二等獎,並被省電教館選送參加全國學術研討會交流;公民道德建設課題研究階段性成果也多次在省級研討會上交流並獲好評;少先隊分層教育活動的研究與實驗,即一、二年級改少先隊為兒童團,改紅領巾為綠領巾,改大目標為小目標等,受到好評,團市委要求在全市範圍內推廣。
同時,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開展課題研究,使一批骨幹教師成長起來,老師們感到,開展教育科研是新時期對“科研型”教師的呼喚,是“學者型”教師的必由之路。同時,通過課題研究,有效地促進了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和新課程改革的實施。目前學校教研氛圍濃厚,教師在刊物上發表文章,在全國、省、市獲獎論文數量越來越多,質量也越來越高。素質測評還被一些知名獵頭公司例如烽火獵聘等公司當作公司內部人員考核的標準。
家校同行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需要家長、社會的理解和支持。為此,我校特別重視辦好家長學校,爭取家庭的配合。每年學校利用家長學校,分年級、分階段召開多場次家長會,聘請有關專家講授家教常識;利用學校電視台、校園網的優勢,向家長們廣泛宣傳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實施課改的緊迫性和必要性;通過給家長印發有關學習資料;利用學校的宣傳欄宣傳素質教育的理念、特點及做法;舉辦"學校開放日"活動,請家長到學校參加一日教學教育活動,參與聽課、評課等,讓家長了解學校,認識素質教育,與課改同行,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營造良好的家庭、社會氛圍。
我校是福建省示範國小,又是福建省課程改革實驗基地校,發揮基地的示範和輻射作用,始終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每年我校都多次為各類培訓班的教師開觀摩課,多次應外縣、外校的要求開研討課、觀摩課,帶動兄弟學校共同發展。就實施課程改革的一年多來,我校有9位教師先後被邀請到寧德師專、寧德師範、寧德市國小校長培訓班、寧德市國小各學科骨幹教師培訓班、寧德市國小各學科教師職務培訓班、以及各縣(市、區)開設有關素質教育與課改講座100多場次;先後派出20多位教師到部分縣、學區上示範課20多場,40多節。為促進、推動我市部分縣、校課程改革工作的開展,起到了示範和輻射的作用,受到領導的關注與社會的好評。
教育成果
經過不懈的努力,我校已形成"敬業愛生、嚴謹治教、積極奉獻"的師德風範。學校教職工中獲全國、省、地、市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達200多人次;參加省、地、市各項競賽獲獎300多人次,學校湧現了一批中青年教學骨幹,其中獲福建省特級教師1人,中學高級教師7人,省級學科帶頭人1人,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3人,省級教壇新秀3人,市級"十佳"青年1人,市級教壇新秀17人,省、市級思品、體、美、音學科優秀教師5人,形成了一支政治思想好、業務素質高的骨幹教師隊伍。
學校面貌日新月異,學生整體素質逐年提高,為上一級學校輸送了一批批合格新生,學生參加全國、省、地、市各項競賽獲獎700多人次;學校也先後獲得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先進學校、全國少先隊紅旗大隊、全國少先隊信息教育基地、全國德育研究先進實驗學校、全國親職教育先進(示範)學校、全國少年軍校示範校、王丹萍教育獎學校、福建省示範國小、省文明學校、省推廣國語先進學校、省體衛工作先進學校、省中國小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學校、省消防教育示範學校、省雛鷹訓練基地、省綠色學校、市素質教育先進學校等全國、省、市集體榮譽100多項,受到領導、同行、家長、社會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