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目:實測統計法取樣
英文:in-situ statistical sampling
釋文:為一種不經採樣化驗而確定礦石品位的方法。是通過在現場實際測量有用礦物和礦脈的分布面積(或長度),即可確定礦石中有用組分含量的一種方法。具體方法是:先對測定地段的礦脈進行清洗,,按規定間距劃出每個“樣品”(即測量地點)的範圍;分別測量各測點礦脈和有用礦物的分布面積(或長度);再據測量數據,計算各測點範圍內有用礦物的總面積(或長度)與礦脈總面積(或長度)的百分比;最後按有用礦物與脈石礦物的相對密度,以及此種有用礦物中有用組分的平均含量,進而求出測量地段的礦石品位。此法套用條件為:礦脈與圍岩界線清楚,礦石物質成分較單一,有用礦物顆粒粗大、特徵明顯、易於肉眼鑑別,以及礦石物質成分和分布規律已研究清楚等。
相關內容
礦產取樣
概念:在礦體的一定部位,按一定的規格和要求,採取一小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礦石或近礦圍岩,作為樣品,用以確定礦產質量、某些性質和礦體界線的地質工作,稱之為礦產取樣。它的全過程包括:從礦體(或某些近礦圍岩)上採取原始樣品、樣品的加工、樣品的化驗、化驗資料的整理與研究等階段。礦產的取樣工作也同原始地質編錄一樣,在礦床地質研究的各個階段(找礦、地質勘查、礦山地質工作)都要進行。假若礦石的質量是完全均勻的,那末取樣工作可以很簡單,只需任意採取少量樣品就可以了。但實際上,自然界中任何礦體的礦石質量都是不均勻的,它們總是在空間上(即沿著礦體的走向、傾向及厚度方向)有著不同程度的變化,所以在取樣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樣品的代表性、全面性和系統性。
種類:礦產取樣的種類很多,根據取樣的目的,一般可分為化學取樣、礦物取樣、技術取樣、技術加工取樣四種。
1)化學取樣:目的是通過對採集的樣品進行化學分析,確定其有用及有害組分的含量,據此可以圈定礦體的界線、劃分礦石的類型和品級、了解開採礦石的貧化和損失。從而為研究礦石綜合利用的可能性,確定合理的採礦、選礦方法,做好采場礦石質量的管理等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化學取樣的數量最多,套用最廣,在礦床地質研究的全過程中,對絕大部分礦種以及各種探、采工程都要進行這類取樣工作。
2)礦物取樣(或稱岩礦取樣):在礦體中系統的或有選擇性的採取部分礦石(有時也包括近礦圍岩)的塊狀標本,進行礦物學、礦相學及岩石學方面的研究,從而達到如下兩方面的目的:一是確定礦石或岩石的礦物組成與共生組合、礦物的生成順序、礦石的結構與構造,用以解決與成礦作用有關的理論問題;二是鑑定礦石中有用礦物及脈石礦物的含量、礦物的外形和粒度、某些物理性質(如硬度、脆性、磁性、導電性等)以及有用組分和有害雜質的賦存狀態,用以確定礦石的選礦和冶煉加工性能。
3)技術取樣(即物理取樣):其目的是研究礦石或近礦圍岩的各種物理機械性質和技術性質。根據礦種的不同,又有兩種情況:對於一般礦產來說,技術取樣是為了確定礦石(有時也包括部分近礦圍岩)的體重、濕度、鬆散係數、強度、塊度等性質,為儲量計算和採掘設計提供依據;對於某些非金屬礦產來說,技術取樣是確定礦產質量的主要方法。例如對雲母礦來說,主要是確定雲母片的大小、透明度、導電係數、耐熱強度;對石棉礦則是確定其纖維長度、韌性、耐火強度;對壓電石英則是確定其晶體的大小、顏色、壓電性能等;建築石料則要確定它的瞬時抗壓強度、吸水性、導熱係數、摩擦阻力等。技術取樣的特點一般是以單礦物或礦物集合體為樣品,採集時要特別注意其完整性,儘量避免損傷。
4)技術加工取樣:其目的是通過對相當重量的樣品進行選礦、燒結、冶煉等性能的試驗,了解礦石的加工工藝和可選性質,從而確定選礦、燒結、冶煉的生產流程和技術措施,對礦床做出正確的經濟評價。技術加工取樣可分為:實驗室試驗、半工業試驗、工業試驗等三種。
a.實驗室試驗:所需樣品重量較小,可初步確定礦石的提取方法、回收率以及試劑的消耗量,評定礦產被利用的可能性;
b.半工業試驗和工業試驗:需採集大量樣品,並儘可能在接近正式生產條件下進行試驗,為選礦、冶煉設備的選擇和工藝流程的確定提供可靠依據。技術加工取樣雖在找礦、地質勘查、礦山地質工作等各階段均可進行,但主要是在地質勘查階段中,對於已經確立了工業價值,並用足夠工程控制了工業儲量的礦床,進行該類取樣工作。在生產礦山,只有當改變選、冶方法或發現新的礦石類型時,才要求重做技術加工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