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上藥加水適量,連煎2次,去渣取藥汁300毫升。
【用法】每日1劑,早、晚溫服。
【功效】疏郁溫中散寒。適用於氣郁中寒之反酸者。
相關詞條
-
宣郁通經湯
宣郁通經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傅青主女科》卷上。具有補肝血,解肝鬱,利肝氣,降肝火之功效。主治婦人經前腹疼數日,而後經水行,經來多紫黑塊。症見月經不調、...
歌訣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
黃郁
藥物名稱,黃郁\鬱金 (《藥性論》),異名,馬蒁(《唐本草》),黃郁(《石藥爾雅》)。來源,為姜科植物薑黃、鬱金或莪術的塊根。鬱金水浸劑(1:3)在試管...
【鬱金的功效介紹】 【名家論述】 -
熱郁少陽證
熱郁少陽證證見往來寒熱,胸脅滿悶,心煩嘔吐,不欲飲食,口苦,咽乾,目眩,苔薄黃,脈弦等。將外感溫熱病發展過程中的臨床表現成份為衛分證、氣分證、營分證、血...
分類 治療 -
氣郁
氣鬱,內傷病證氣機不暢,氣的支行障礙,蘊結聚積不得發越,機能阻滯的一種病理變化,可繼發氣滯、血瘀、濕郁、痰郁、食郁以及五臟本氣鬱結等病證。
六郁之先論 病機 介紹 病變的命名和分類 性質和致病特點 -
營養靚湯666例
三鮮瓜湯/142 豆豉蛋湯/210 西瓜皮湯/215
圖書信息 目錄 -
理氣散寒湯
【來源】《會約醫鏡》卷七。 【組成】蒼朮 厚朴(姜炒) 陳皮(去白) 甘草各4克 藿香 砂仁 枳殼各2.5克 木香1.5克 香附 烏藥各4.5克 【用法...
注意事項 主治 -
祛寒藥
凡能溫里祛寒,用以治療里寒症候的藥物,稱為溫里藥,又稱祛寒藥。祛寒藥多見於中藥。
祛寒藥套用注意事項 附子(附:烏頭,草烏) 肉桂 乾薑 吳茱萸 -
濕郁湯
濕郁湯主要用來治療因雨露所襲,或嵐氣所侵,或坐臥濕地,或汗出衣衫,皆為濕郁,其狀身重而痛,倦怠嗜臥,遇陰寒則發,脈沉而細緩者。
正文 來源 組成 用法 主治 -
熱郁膽腑證
膽失通降所引起的以右脅脹痛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膽病,為臨床常見證候之一。本病病機主要是氣滯、濕熱、膽石、瘀血等導致膽腑氣鬱,膽失通降。病位在膽腑,與肝胃...
概述 病因病機 鑑別診斷 辨證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