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古時候,有一個可憐的老婦,無依無靠,孤苦零丁。
寒冬臘月,北風凜冽,風雪紛飛,老婦人忍受不了飢餓,出門求乞,衣衫單薄,經不起寒風雨雪的侵襲,凍僵死在望天嶺下雲落小徑。 這條小徑,行人稀少。當時,有—上京赴試的窮舉子,路經小徑,驟見地上倒著一個老婦,心想相救。走近一看,原來是凍死殭屍一具。心地善良的舉子,雖與這老婦人非親非故,不忍屍橫荒徑,備受日曬雨淋,頓起埋葬念頭。但這荒山僻嶺,何來工具,回返找人相助,又恐延誤科期,左右為難。只好從包袱中取出一件藍布長衫,逃蓋在女屍身上。並禱祝說:“願你含笑九泉,早登仙界,布衣相贈,祈為收納”。又祈求說:“我姓某名某某,今科上京赴試,願托福庇,金榜題名,回程當建宮廟銘謝”。然後,揖別匆匆起程。
傳說這位舉子,到了京城,考試完畢,暫住客店,聽候佳音。宗師查閱了他的考卷,稱讚書法工整,文章超群。突然間,發現有一字,漏寫一筆,當他提起朱筆要批為錯字時,怎么那漏筆之處竟被填補了。宗師揉眼定睛細看,原來是一隻螞蟻,填於漏筆地方。宗師用中指彈去,重新要提筆打圈時,那隻螞蟻又爬到失漏地方。如此反覆數次,宗師覺得奇怪,傳舉子前來問話,才知他上京途中的善舉,連聲稱辯,這是文人之才,文人之德。宗師朱筆簽批,皇上納意,舉子名題金榜,青衣換上錦袍。
為了卻心愿,舉子專程開來雲落小徑,為老婦建了廟宇,親筆題了“凍媼寒婆”四字,鐫於石匾,鍍上金色,掛於廟門。廟宇建成後,香火旺盛。來往行人,為了表示敬仰,必拾山草少許,放置廟側,積多則焚火,以暖其寒。從此,這個廟宇被稱為“寒媽宮”,這條雲落小徑,被人們稱做“寒媽徑”。
歷代文人學土,路經此地,常吟詩作對,以詠頌之。在民間廣為傳頌的有:“授衣千古事,遺蹟萬年香”,“此日大寒天有意,斯人不死地無名”,“寒骨千秋在,媽心萬古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