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富春至嚴陵山水佳
紀曉嵐
濃似春雲淡似煙,參差綠到大江邊。
斜陽流水推篷坐,翠色隨人慾上船。
賞析
斜陽下,一隻篷船行駛在富春江水中,兩岸的景色吸引了坐在船中的詩人。他不禁推開船篷,想使兩岸的景色盡收眼底。富春江山水最明顯的一個特點是一片青翠嫩綠:兩岸山巒林木茂密;江中綠水漣漪。這裡簡直無處不綠,使作者感到這一片翠色正在緊緊地追隨著他甚至似乎湧上了船頭。這首詩清新而又活潑,寫出了富春江山水活的生命
作者簡介
紀曉嵐
紀氏遷獻後主要從事農業,由於原來家底厚,很快成為獻縣富戶,
但比較開明。某年,遇大災,流民甚多。紀氏舍糧放粥,招官怨被誣入獄,並令其自己出錢蓋牢房,鑿水井。水井鑿於縣城東門外,人稱紀家井,解放初尚存。此後紀氏銳意讀書仕進,成為書香門第。至明末,受到農民起義的打擊和清兵入關的變亂,家道中落,四散奔逃,紀曉嵐的兩位伯曾祖避亂河間,城破被殺。但稍一安定,“便勤鉛槧,再理丹黃”(紀鈺碑文),讀書不輟。有據可考,自紀曉嵐上推七世,都是讀書人。高祖紀坤,庠生,屢 試不第,有詩名,著有詩集《花王閣剩稿》。曾祖父紀鈺,十七歲補博士弟子員,後入太學,才學曾受皇帝褒獎。祖父紀天申,監生,做過縣丞。父親紀容舒,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恩科舉人,歷任戶部、刑部屬官,外放雲南姚安知府,為政有賢聲。其道德文章,皆名一時,尤長考據之學,著有《唐韻考》、 《杜律疏》、《玉台新詠考異》等書。至紀容舒,紀氏家道衰而復興,更加重視讀書,遺訓尚有“貧莫斷書香”一語。紀曉嵐為紀容舒次子,他就是出生於這樣一個世代書香門第。
紀曉嵐兒時,居景城東三里之崔爾莊。四歲開始啟蒙讀書,十一歲隨父入京,讀書生雲精舍。二十一歲中秀才,二十四歲應順天府鄉試,為解元。接著母親去世,在家服喪,閉門讀書。三十一歲考中進士,為二甲第四名,入翰林院為庶吉士,授任編修,辦理院事。外放福建學政一年,丁父憂。服闋,即遷侍讀、侍講,晉升
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授貴州都勻知府,未及赴任,即以四品服留任,擢為侍讀學士。同年,因坐盧見曾鹽務案,謫烏魯木齊佐助軍務。召還,授編修,旋復侍讀學士官職,受命為《四庫全書》總纂官,慘澹經營十三年, 《四庫全書》大功告成,篇帙浩繁,凡三千四百六十種,七萬九千三百三十九卷,分經、史、子、集四部。紀並親自撰寫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凡二百卷,每書悉撮舉大凡,條舉得失,評騭精審。同時,還奉詔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的基礎上,精益求精,編寫了《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二十卷,為涉獵《四庫全書》之門徑,是一部研究文史的重要工具書。 《四庫全書》的修成,對於蒐集整理古籍,保存和發揚歷史文化遺產,無疑是一重大貢獻。在主編《四庫全書》期間,紀曉嵐由侍讀學士升為內閣學士,並一度受任兵部侍郎,改任不改缺,仍兼閣事,甚得皇上寵遇。接著升為左都御史。 《四庫全書》修成當年,遷禮部尚書,充經筵講官。乾隆帝格外開恩,特賜其紫禁城內騎馬。嘉慶八年(1803),紀曉嵐八十大壽,皇帝派員祝賀,並賜上方珍物。不久,拜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銜,兼國子監事。他六十歲以後,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禮部尚書。紀曉嵐卒後,築墓崔爾莊南五里之北村。朝廷特派官員,到北村臨穴致祭,嘉慶皇帝還親自為他作了碑文,極盡一時之榮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