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幅款識:“癸酉清和雨窗,余作觀大痴富春長卷歌,適倫敘年兄以素紙索畫,遂寫其意請正,王原祁。” 鈐“王原祁印”、“麓台”、“古期齋”印。右下角鈐“虛齋鑑定”等藏印兩方。
詩堂有陳元龍、孫岳頒、胡會恩三家詩題及“有餘閒室寶藏”等鑑藏印二方。
陳元龍題:“大痴吹笛車廂去,粉本零殘半有無。好手今推王給事,人間重見富春圖。陳元龍。”鈐“陳元龍印”、“乾齋”印。
孫岳頒題:“富春山繪黃公望,生面重開王麓台。應是長歌歌不盡,畫中詩見右丞才。孫岳頒。”鈐“未嘗有松石畫意”、“孫岳頒印”、“尌峰”印。
胡會恩題:“詩成潑墨意蕭閒,吞吐煙雲尺幅間。何必按圖尋子久,分明雨後富春山。胡會恩。”鈐“胡會恩印”、“孟綸”印。
此圖是畫家於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52歲時仿效元代繪畫大師黃公望的得意之作《富春山居圖》的筆法而創作的,在經營位置、山脈開合起伏以及筆墨運用方面都顯示了畫家的深厚功力和高超造詣。黃公望在《富春山居圖》中用筆鬆動老辣,王原祁對黃公望的畫風了如指掌,在不斷地臨摹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格。他在這幅仿作中皴擦點染運用自如,技法高超,尤其在筆墨運用方面,先筆後墨,暈染多次,由淡而濃,漸次增加,最後以焦墨破醒,給人以厚重的感覺。山體、景物比黃公望所畫更厚重、更嚴謹、更細密。王原祁的繪畫風格在“四王”之中很有特色,他發展了董其昌對具有抽象意味的筆墨形式的追求,具有程式化的特徵。他繪畫的目的在於娛樂性情,偏重於理想,這與西畫偏重於實景有著顯著的區別。
作者簡介
王原祁(1642-1715),江蘇太倉人,字茂京,號石師道人,畫苑領袖王時敏之孫,童年時代就展現出驚人的繪畫天賦,與王時敏、王鑑、王翬並稱“四王”。王原祁最推崇元代大畫家黃公望,在創作上則實踐董其昌“以景之奇怪論,則畫不如山水;以筆墨之精妙論,則山水決不如畫”的格言。王原祁作畫,在於追求毛筆、宣紙與濃、淡、乾、濕等多種墨法結合之美,以達到古雋渾逸的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