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平縣人民政府

富平縣人民政府

富平因取“富庶太平”之意而得名,位於陝西省關中平原中北部,面積1242平方公里,總人口81萬,是陝西省第一人口大縣;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全國“奶山羊之鄉”、著名的“中國柿鄉”;是中國西部最大的早中熟蘋果生產基地和酥梨、蔬菜、花椒、秦川牛、籠養雞、生豬生產基地縣。粉紅女士蘋果遠銷英國、芬蘭,柿餅大量出口日本、韓國。 這裡區位優越,交通便捷。地處陝西省“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東翼,是關中通往陝北的要衝,是連線渭北東西的樞紐。縣城位於西安、鹹陽、渭南和銅川四個大中城市的交匯位置。這裡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建立縣置已有2400多年歷史,曾五次設縣,兩次設郡,三次設州。自古人才薈萃,文臣名將輩出。秦有名將王翦、王賁父子,後漢有檢校刑部尚書李彥溫,唐有大將李光弼,明有開發治理雲南第一人張紞、直言敢諫的河南道監察御史楊爵、吏部尚書孫丕揚,清有抗英名將張青雲,近代有著名愛國將領、傑出的民主主義革命家胡景翼將軍,當代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習仲勛。 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級11處,縣級31處,古墓葬8處,古遺址15處,重點保護的碑石文物300餘件,館藏等級文物103件(組)。

領導信息

縣委書記: 鄭成瑞
副書記: 王建平 金愛蓮(女)
常 委: 白泉朝 原曉軍 秦海濤 白惠敏(女) 王文學 任正龍 薛 斌
縣人大主任: 趙升良
副主任: 王全峰 杜 平 屈 林 張秀坤
縣政府縣長: 王建平
副縣長: 白泉朝 白惠敏(女) 張宏哲 任教訓 寧雙喜 常 偉 孫積勝
縣政協主席: 鄭建設
副主席: 王穩正 馮小平 梁 梅(女)

歷史沿革

富平縣,建制始於秦代,迄今已有 2400餘年。公元前7世紀末,周室衰微,西戎南侵,平王東遷,移都洛邑,將迤山(今縣境西南瓦窯頭原畔一帶)劃轄秦國。隨著秦國勢力的不斷擴張,秦厲共公二十一年(前456)始在頻山以南設定頻陽縣治(故址在今美原鎮古城村一帶)。秦統一全國後,以頻陽屬內史。西漢高帝時(前206—前195),以頻陽縣屬河上郡。另於縣境南部設定懷德縣(故址在今華朱鄉懷陽城附近),兩縣均屬內史。景帝時(前156—前141),兩縣同屬左內史。武帝時(前140—前87),又以兩縣歸屬左輔。新莽時(9—23), 兩縣屬列尉大夫。東漢時(25—220),並懷德縣入頻陽縣,屬左馮翊。三國時(220—265),歸屬曹魏,仍稱頻陽縣,屬左馮翊。西晉時(265—316),自彭原界(今甘肅省慶陽地區西南)徙富平縣治於懷德故城,與頻陽縣並存。東晉時(317—420),富平一度為苻秦所統治,曾在頻陽縣境內設定土門護軍(故址今薛鎮土木坊)。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八年(447),撤土門護軍,將其轄地併入同官縣(今銅川市),遷北地郡至泥陽縣所屬通川(今流曲鎮);又並泥陽縣於富平縣。
宣武帝景明元年(500),撤原頻陽縣建制,劃同官縣一部,另建土門縣(今薛鎮),隸北地郡。西魏文帝大統五年(539),富平縣治由懷德故址遷至石川河北岸(今城關鄉古城村一帶)。廢帝三年(554),以富平縣屬宜州(今耀縣)。北周閔帝元年(557),於中華原置中華郡(故址今城關鄉石佛原一帶),富平縣劃歸該郡管轄。武帝建德四年(575),裁中華郡,富平縣改屬左馮翊。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富平縣改屬京兆郡。 煬帝大業二年(606),將土門縣併入華原縣(今耀縣),屬京兆郡。恭帝義寧二年(618),又從華原縣劃出原土門縣轄域,恢復土門縣建置,屬宜君郡。唐高祖武德元年(618)設定富平道,歸驃騎車騎統轄;不久,改富平道為玄武軍。太宗貞觀十七年(643),廢土門縣。高宗鹹亨二年(671),於富平、華原兩縣境域各劃一部,在原土門縣故址另建美原縣。武則天天授元年(690),以美原縣隸於宜州。大足元年(701),以美原縣改屬雍州。玄宗開元年間(712—741),徙富平縣治於義亭城(今華朱鄉舊縣村一帶),屬京兆府。德宗貞元四年(788),定富平縣為赤縣(按:赤縣非縣名,唐代分縣為等,諸等中有赤縣,由京城直接治理),鏇升縣為州。哀帝天佑二年(905),劃出美原縣,設定鼎州,隸屬耀州(二州不同級)。五代時,後梁恢復美原縣,仍屬耀州。末帝貞明元年(915),改鼎州為裕州,隸屬崇州。
後唐復以富平縣改屬耀州,美原縣初屬同州,繼屬耀州。至後晉、後漢、後周諸朝,均未變動。北宋哲宗元佑三年(1088),富平、美原二縣同屬永興路京兆府耀州。金太宗天會九年(1131),即宋金兩軍“富平之役”後,金人以富平、美原二縣賜齊(金人立劉豫為齊帝,建都大名)。熙宗天眷元年(1138),兩縣又同歸宋。天眷三年(1140),復由宋入金。皇統二年(1142),撤富平縣,以其地併入美原縣,隸屬耀州。蒙古軍 南下後,恢復富平縣制,與美原同屬耀州。世祖至元元年(1264),將美原縣併入富平縣。至此,富平縣境內再無兩縣並存的情況。元末明初(1368—1370),富平縣治由義亭城遷至窯橋寨(今老縣城),屬西安府。明末,李自成建大順國於西安,縣治仍設窯橋寨。清代,富平縣屬西安府。民國初,盡廢府州廳制,富平屬陝西省關中道。 民國23年(1934),屬陝西省第十行政督察區(專署駐鹹陽)。民國37年(1948),改屬第三行政督察區(專署駐耀縣)。
1949年5月4日富平解放。縣人民政府成立後,歸屬三原分區。1950年5月整編後,屬鹹陽專區。1953年1月改屬渭南區專員公署(1955年7月改稱渭南專員公署)。1956年10月渭南專員公署撤銷,富平縣直屬陝西省人民委員會管轄。1958年12月,富平縣併入銅川市。1961年8月從銅川市劃出,又恢復富平縣制,復屬渭南專員公署。1969年後屬渭南地區。1970年5月13日,富平縣治從老城區遷至新城區(竇村)人民路北端。1995年後隸屬渭南市至今。

部門設定

黨群部門

縣委辦
組織部
宣傳部
統戰部
政法委
農工部
機關工委
編辦
黨校
檔案局
外宣辦
總工會
團縣委
婦聯
工商聯
殘聯
科協
考核辦
老乾局
文明辦

政府部門

政府辦
經發局
中小企業局
科技局
民政局
教育局
公安局
司法局
監察局
審計局
財政局
人社局
國土局
住建局
農業局
林業局
水務局
交通局
安監局
文體廣電局
衛生局
食藥監管局
計生局
統計局
信訪局
工商局
質監局
經貿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