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富來多,常綠或半常綠叢生小灌木。植株低矮,株高不足1米,分枝多而稠密,顯得紛亂。嫩枝綠色有微毛,揉之有臭味,老莖褐色,有明顯的皺紋,幼枝細而挺拔,綠色。葉對生或成簇生小枝上,長橢圓形或長橢圓披針狀,長約0.7厘米至1.5厘米,全緣。花白色帶紅暈或淡粉紫色,單生或多朵簇生,花冠漏斗狀。全緣,先端鈍,厚革質,深綠色,有光澤。花形小,密生在小枝的頂端,花冠長約7毫米,漏斗狀,有柔毛,白色略帶紅暈,花萼綠色,上有裂齒,質地堅硬。小核果近球形,花期6月至7月。
生長環境
喜輕陰,畏太陽,深山葉木之下多有之。春間分種,或黃梅雨時扦插,宜澆淺茶。多野生於山林之間、溪邊岩畔。為亞熱帶樹種,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及半陰半陽、疏鬆肥沃、排水良好之土壤,中性及微酸性尤宜,抗寒力不強,冬季溫室越冬需要在0℃以上。
分布範圍
原產於我國江南各省,從江蘇到廣東都有野生分布。
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江蘇、浙江、江西、廣東等東南及中部各省。日本及台灣也有分布。
主要價值
【別名】白馬骨、路邊荊、雞骨柴
【來源】全年可采。洗淨鮮用或切段曬乾。
【源形態】常綠小灌木,高通常1米,多分枝,根細長,外皮黃色。枝粗壯,灰白色或青灰色,嫩枝有微毛,揉之有臭味。葉對生或叢生於短枝上,近革質,倒卵形,橢圓形或倒披針形。8月開白色小花。核果小,球形。
【性味歸經】淡、微辛,涼。
【功能主治】健脾利濕,舒肝活血。用於小兒疳積,急慢性肝炎,經閉,白帶,風濕腰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外用:燒灰淋汁塗,煎水洗殘搗敷。
【不良反應】不可與茶、紅酒等共食,有輕微頭疼、口燥等輕微不良反應。
開細白花,樹最小而枝葉扶疏,大有逸致,可作盆玩。萌芽力、分蘗力較強,故耐修剪,亦易造型。南方園林中常作露地栽植於林冠下、灌木叢中;北方多盆栽觀賞,在室內越冬。亦為良好的盆景材料。
常見品種
市場上常見的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叢生型的,花帶微紅,花形喇叭狀,此為麤品;另一種是獨乾式小喬木樹形,花純白,重瓣,此為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