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
剛入宮中
寇連才(?-1896),直隸昌平州(現在的北京市北郊昌平一帶)人,十五歲入宮,在梳買房為慈禧梳頭。寇連才生得聰明能幹,慈禧挺喜歡他,升他為會計房太監。寇連才為人正直,由於在慈禧身邊做事,對慈禧淫縱專權之所為耳聞目睹,深有感觸,因此,出於正義感和對國家的熱忱之愛,他屢諫太后,希望她以國事為重,慈禧十分喜愛他,對其所諫,只當是小孩子不懂事所為,“雖呵斥之,亦不加罪”, 不久,慈禧又提升寇連才當了奏事房太監,派他去伺候光緒皇帝,實際上是叫他監視光緒的行動。
寇連才雖受慈禧恩寵,但並不因此而迎合慈禧,在此後一兩年的時間裡,寇連才目睹慈禧獨攬朝政,虐待光緒,杖打珍、瑾二妃,大興土木,修建頤和園,供她娛樂享受。寇連才十分不滿,並深為國事而“憂之”,從早到晚皺著眉頭,象喝醉了酒的樣子,周圍的人都以為他得了精神病。
冒死進諫
光緒二十二年(一八九六年),寇連才剛滿十八歲。為了說服慈禧改弦易張,他在進行了長時間的思考和準備後,二月初十日(公元一八九六年三月二十三日),慈禧剛剛放下蚊帳,準備休息,寇連才突然跪到慈禧床前,痛哭不已。慈禧 “揭帳叱問”, 寇連才才道:“國危至此,老佛爺即不為祖宗天下計,獨不自為計乎?何忍更縱遊樂,生內變也!”,慈禧以為他小孩子又犯痴,便不肯聽其下言,將其叱退。
寇連才規勸太后的決心早已下定,此次進諫未成,便決定冒死再諫。
寇連才請了五天假,回老家與父母兄弟訣別,並把自己寫的一本宮中見聞送給弟弟。返回皇宮後,他把自己平時積蓄的銀錢財物分送給小太監。二月十五日,他學著王公大臣的樣子,上了一道奏摺,共有十條:請歸政皇上;請勿再修圓明園以幽皇上,請止宮中演戲;請廢頤和園;請準皇上回宮辦事;請革李鴻章的職;請續修戰備與日本決戰,等等。最令人驚奇的是最後一條,說皇上至今還沒有生兒子,請仿照古代堯舜的做法,選擇天下最賢德的人,立為皇太子。奏摺雖然內容不合體統,話語土裡土氣,但都是人們想說又不敢說的話。
奏摺送上去,慈禧閱後火冒三丈。但轉念一想,其文文理不通,錯字連篇,一個小小的太監何能有此見識,便懷疑有人在其背後慫恿,於是她把寇連才召來,拿起奏摺在他眼前晃了晃,質問道:“此折,爾所為,爾為人使?”
寇連才斬釘截鐵地回答:“乃奴才所為也。”
慈禧還是不信,命其背誦。
寇連才見有機會,便毫不遲疑,將心中積壓多時的話和盤托出,他慷慨激昂、言辭懇切,所言竟與奏摺幾乎一字不差。
慈禧確信是他寫的無疑了,便說:“爾不知祖制,內監不準言政事乎?”
寇連才當然知道,他理直氣壯地答道:“知之。然事有緩急,不敢依成例也。”
慈禧本來很喜愛寇連才,以為他年幼無知,經過一番教訓就免他一死。進而威脅道:“爾知此有死罪乎?”
寇連才早已視生死於度外,毫不畏懼地回答:“知之,拚死而上也。”
慈禧見他至死不悔,骨頭這么硬!遂擺出一副憫天憂人的姿態,長嘆一聲說:“既如此,不怪我太忍心矣。”
慈禧即命人把他交送刑部,照例處斬。
刑場赴死
十七日(三月三十日),寇連才被綁赴前門外菜市口刑場。他大義凜然,把自己帶著的一塊玉佩及金表贈給來送行的同事,又把手上戴著的一隻碧玉戒指摘下來贈給劊子手,微笑著說:“費心從速!”隨後從容就死,神色不變。在場的人,無不為他傷心落淚,哭泣聲連成一片。這一年他才僅僅十八歲。寇連才是清末內監中唯一關心國家大事,敢於冒死哭諫的忠臣。
評價
這位敢於捨身為國、冒死直諫的小小太監“寇連才”我們不應該忘記!一個亂世強權下的閹割之軀,一個年僅十八的年輕之魂,他明明可以潔身自好,衣食無憂,隨波逐流,諾大的朝宮裡有三千名太監為皇帝后妃服務,多少人為了自身的利益充當慈禧的忠實走狗和奴才,敲詐勒索,欺壓官民啊,象安德海、李蓮英之流。可為什麼他寇連才卻敢於站在殘戾的對岸,慷慨激昂地發出振聵之聲呢?要知道慈禧對他一直是喜愛有加啊,小小年紀就讓他做了會計房太監,這是多好的美差啊,可是就是這個書也沒有讀過幾天,十五歲就做了太監的年輕人,看到國家千瘡百孔,人民的生活水深火熱,他居然看不下去啊,於是他明知道大清條律里有太監“越份擅奏外事”的一律處死,仍然挺身而出,冒死直言,他捨身為國、視死如歸的浩然正氣,震盪著每一個熱血的中華兒女之魂,歷史應該牢記他:寇連才,中國歷史上最值得尊敬的太監!
中國歷代知名宦官
宦官是中國古代被閹割後失去性能力而成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他們是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又稱寺人、閹(奄)人、閹官、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內監等。我國先秦和西漢時期的宦官並非全是閹人;自東漢開始,才全部用閹人宦官稱“太監”,是隋唐以後的事,地位較高的內監就被稱為“太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