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葉。
性味
味辛、苦,性寒。
功效
有祛瘀止痛,解毒消腫。
主治
跌打損傷,腰痛,並有抗腫瘤作用,近代試用於治療癌症。
相關配伍
1、治跌打損傷,密花美登木、蘇木各30g,米酒250ml,共浸泡備用,外塗患處。(《實用瑤藥學》)
2、治無名腫毒,密花美登木、土大黃、土金錢各適量,水煎外洗。(《實用瑤藥學》)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大劑量可用至60g。
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
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曬乾。
形態特徵
灌木,高至4m,枝刺粗壯。葉互生;葉柄長8-12mm;葉片紙質,寬橢圓形或倒卵形,長11-24cm,寬3-10cm,先端短漸尖或急尖而鈍,基部窄楔形,近全緣或有極淺疏齒,常上下波曲。葉柄、葉脈及幼枝均帶紫紅色。圓錐花序叢生,總花梗不明顯;花小,萼裂片5,花瓣5,雄蕊5,心皮3。蒴果三角狀球形,長10-14mm,直徑10-12mm。種子暗紅棕色,橢圓形或卵球形,長約7mm,直徑約6mm,具假種皮。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生長環境
分布於廣西。
鑑別
藥材性狀:葉片橢圓形或廣卵形,長9-17-24cm,寬3-8-15cm。葉片薄,革質,葉尖鈍圓或稍尖,葉緣淺波狀或近全緣。葉柄長0.7-1.1cm。氣微,味淡。
藥理作用
1、抗腫瘤作用。
2、抑菌作用。
相關論述
1、《新中醫》1979,(1):43:“解毒消腫,活血祛瘀。治肝癌。”
2、《藥學學報》1981,16(1):59:“民間用葉加酒搗爛,治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