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甘露寺

宿甘露寺

宿甘露寺是一首詩。

一、宿甘露寺(曾公亮)
枕中雲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譯文:〔床底松聲萬壑哀〕躺在床上傾聽松濤陣陣,無數山谷呼嘯哀歌。
〔要看銀山拍天浪〕要看銀山似的沖天巨浪。〔開窗放入大江來〕只要一打開窗子,那洶湧奔騰的江水就會滾滾撲來。
甘露寺】在江蘇鎮江北固山上,北臨長江,與金山、焦山相望。
銀山】比喻江中巨浪
【松聲萬壑(hè)】:形容長江的波濤聲像萬壑松聲一樣。壑:山溝。
【銀山拍天浪】:形容波浪很大,像銀山一樣。
選自《宋詩選》。曾公亮(998-1078),字明仲,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宋仁宗天聖二年(1024)進士。歷任知制誥、史館修撰、翰林學士、給事中、參知政事、樞密副使、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昭文館大學士等職。以太傅致仕。曾舉薦王安石一同擔任宰相。《全宋詩》存詩四首。這首詩從小處著筆寫出了長江的宏偉氣勢。 甘露寺,坐落在長江南岸鎮江的北固山頂,從上面可俯視洶湧澎湃的滾滾長江。詩的第一、二句劈空而起,在誇張、幻想的筆法中融進詩人的主觀感受,寫出了北固山的高峻地勢和甘露寺遠離紅塵的清肅。山頂雲氣繞寺而飛,疑為從僧房中詩人所倚的枕中所出,觸目皆是,伸手可及,令人有將千萬山峰攬入胸懷的感覺;松濤在深谷中呼嘯升起,細聽仿佛就在床底下席捲而過,其聲嗚咽,令人心顫。詩人寫“雲氣”,寫“松聲”,正是為了襯托甘露寺的清邁脫俗,而這“雲氣”又極奇特,仿佛如枕中所出,似雲似霧,似真似幻,造成了一種如夢如幻的感覺。而“枕中雲氣”與“床底松聲”又不僅僅是誇張與幻想,而是充滿著詩人強烈的主觀意志,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萬物皆備於我”的哲學精神。此時之詩人,居高凌視,孤峰獨立可統馭萬物。可以想像,詩人高居北固山頂,看雲氣繚繞身旁,千峰仿佛前來親近,聽腳下松濤卷過,萬壑似乎低首哀鳴,胸中升起的是一種何等雄邁俊爽的感覺。
詩的一、二句採取了一種以近推遠、遠近結合的寫法,即由“枕中”、“床底”推至千峰、萬壑,同時又將千峰、萬壑納入胸懷,而詩的三、四句則採取以小寫大、大小結合的寫法,即以一扇小窗的開啟寫出長江的宏偉氣勢,同時又以“放入”一詞將大江的排山倒海之勢(大)與一窗的濤聲頓起(小)巧妙結合起來,這一開窗賞江聽濤的行為在“放入”的主體意志熔鑄中轉化為一種主動擁抱長江的豪情壯舉。此時的“開窗”實際上是詩人的開懷,因為只有具備裝得下大江大海的豪邁胸襟與浩然心胸的人才會有如許宏大氣魄的詩情。“開窗放入”也體現了中國傳統詩學“咫尺而有萬里之勢”的藝術構思法,詩人以小窗寫大江,從小處著筆而直探大江的真容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