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宿清溪主人
夜到清溪宿,主家碧岩里①。
檐楹掛星斗,枕席響風水②。
日落西山時,啾啾夜猿起③。
作品注釋
①碧岩:地名,今清溪鄉五嶺村。
②楹:堂前的柱子,也指屋內天井四周的柱子。 響風水:聽到風聲水聲。
③啾啾:象聲詞。此處形容猿聲淒歷。
作品鑑賞
“夜到清溪宿,主人碧岩里”。《一統志》記載:“清溪在池州府,源出氵考溪山,與石人嶺水合北流,匯為玉鏡潭。又東流經府門外,復折而北,至清溪口入大江。”這裡的“碧岩”,就是五嶺的“碧岩”,村莊四周全是陡峭的石山,故名。李白如同一位高級的“遊方俗人”,在山中游到天黑,方才找到投宿之處;好在“清溪主人”是位雅士,家住清溪河畔山谷中的“碧岩里”。
“檐楹掛星斗,枕席響風水”。李白躺在床上,目光透過門窗,掠過“檐楹”,可以欣賞那滿天的星斗。枕席之上,詩人還可以欣賞清風和溪水琴鳴般的協奏。真是心中怡悅,無處不成雅趣。
“月落西山時,啾啾夜猿起”。月落鳥啼時,李白方才欲睡,但又睡不著。因為有“啾啾”的“猿啼”,尤其是在夜裡,可以看作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禪是生活,生活離不開詩。歷代詩歌里,有禪境或受禪的浸染,帶些禪味的,不啻漫無涯際,簡直是浩如煙海。唐宋以來的詩人,往往出入於儒道佛之間,幾乎沒有不沾上一點禪味的。從本性上說,禪是出世,詩是入世,二者原可分離。但自唐以來,二者卻如怨偶情鴛,彼此交融,結下了不解之緣。詩人與“清溪主人”因交誼往還而更唱迭和,互相影響,因禪境氤氳而生禪悅,就是一例。這首著名的禪詩,反映了李白從宦海、塵俗中解脫出來而傾心於藝的一種禪悅心態。詩人雖號“青蓮居士”,其實並非佞佛或皈依佛門,而是嚮往於佛禪之境界、陶醉於佛禪之意趣、所謂士大夫之流的“自耽禪悅”耳。僅從只有六句的詩篇里,就流淌出李白血性中佛禪的一脈靈源,呈現出一種恬淡空靈的禪意悟境。
李白對佛門禪意,只止於“禪悅”而已,並非是虔誠的信仰崇拜者。他的《宿清溪主人》之所以選入禪詩集,除了與佛門禪意情趣相類之原因外,還在於詩人向社會表示掃除塵氛、洗盡凡心、天機泄露、縱橫自如之心境,還在於詩人擺脫了有無得失的滯累、寵辱名利的羈束,姿情地借筆墨傳達出他心靈的解脫自在,體現出一種空靈、灑脫、疏淡的禪悅境界。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詩千餘首,有《李太白集》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