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城區職教中心

宿城區職教中心

宿遷市宿城區職業教育中心(原名宿城區職業高級中學)創辦於1986年,是宿城區直屬公辦中等職業學校,是一所融中專、職高、教師進修、社會培訓為一體的多層次、多門類、多形式、多功能的特色學校。學校位於宿城新區宿邳路1 號,緊鄰蘇宿工業園區,占地 200畝,建築面積 57050平方米。現有教學班42個,在校學生2327人,教職工213人,其中專任教師121人,本科以上學歷109人,高級教師15人,雙師型教師49人。

規模師資

江蘇省宿城中等專業學校,是一所融中專學歷教育、職業培訓為一體的公辦普通中等專業學校。始建於1986年,2007年5月在宿城新區興建校區,2011年9月牽頭組建了宿城職教集團,現為江蘇省高水平示範學校、江蘇省四星級職業學校。位於宿城新區宿邳路1 號,緊鄰蘇宿工業園區,占地 200畝,建築面積 57050平方米。現有教學班42個,在校學生2327人,教職工213人,其中專任教師121人,本科以上學歷109人, 高級教師15人,雙師型教師49人

學校目前占地200畝,在校生4019人,教師218人。按照“產教結合”的服務功能、“前校後廠”的辦學需求和“理實一體”的教學要求,規劃為教學區、實訓區、運動區和生活區,已建成51209平方米的校舍、11291平方米的實驗實訓場地,綠化面積近50﹪。現有2013.78萬元的專業實訓設備,有56個多媒體教室,有滿足學生需要的圖書室和閱覽室;配套 400米標準田徑運動場、籃球場、排球場、桌球場等場地,運動設施一應俱全。學校環境優美、設備充足、設施齊全,已成為學生學知求技的校園、愉悅生活的家園、就業創業的樂園。

學校榮譽

學校曾獲“宿遷市教育市文明校園”、“2006年度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集體”、“2007年度宿遷市安全文明職業學校”等稱號,被宿城區人民政府確立為“兩後雙百”培訓基地、“陽光工程”培訓基地、青年創業實踐基地,被共青團江蘇省委、中共江蘇省農工辦、江蘇省科技廳、江蘇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江蘇省農林局評為江蘇省“三為三新”活動示範基地。2008年,被江蘇省教育廳評為“省電子技術套用實訓基地”,被宿遷市教育局評為“星級創建先進單位”,被宿城區教育局評為“目標管理二等獎”。2008年評為江蘇省三星級職業高中!

辦學理念

學校堅持“面向社會,服務經濟”的辦學理念,力爭實現產教研一體化發展。一方面積極尋求與企業、行業的合作,與箭鹿集團、恆力集團、科固電器、上海小南國、康輝旅行社、水芙蓉美容、尼吉康電子、宿遷電信、宿遷動漫協會等65家企業、行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切實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實用型技能人才;一方面積極尋求與院校的合作,先後與蘇州旅遊與財經高職校、江蘇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宿遷學院、崑山登雲科技學院和南京永創教育聯盟等院校聯合辦學,為學生的進一步發展搭建立交橋。

教育方針

學校始終貫徹“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方針,秉承“行勝於言”的校訓,大力營造“崇德,尚技,篤行,敬業”的校風、“敬業,精業,創業,樂業”的教風、“求是,求博,求精,求新”的學風,堅持“鞏固規模,提升內涵,規範管理,爭優創先”的思路,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先後被評為江蘇省首批和諧校園、江蘇省德育先進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德育特色學校、江蘇省體育工作先進學校、江蘇省課改實驗學校、江蘇省綠色學校、宿遷市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宿遷市綠化模範單位,創建成2個省級實訓基地、2個省級示範專業和2個省級品牌專業。目前已經形成電子、機電、計算機套用骨幹專業群,著力打造數控技術套用、旅遊、模具等特色專業,新設電氣自動化技術、財務管理、服裝設計、汽車駕駛與維修、服裝製作與行銷、財務會計、酒店服務與管理、文秘與協警、化學工藝等熱門專業。實行文化課+職業課的教學模式,試行雙元制模式,實行“1+1+1”、“2+1”“2+3”學制,推行職業高中畢業證書+中等專業技能的雙證制度。

發展模式

學校積極創新發展模式:校企合作,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就業機會,培養學生就業、創業意識;訂單式培養,學校與企事業單位針對社會和市場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畫,簽訂用人訂單,學生畢業後直接實現就業。學校同蘇州旅遊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南京永創教育聯盟聯合辦學,今秋開學初,我校又同徐州工程學院、宿遷學院、南京人口管理幹部學院、江蘇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江蘇精科互感器、江蘇箭鹿集團、恆力集團宿遷工業園、江蘇豐藝集團聯合實行“定單式培養”,走校校聯合、校企聯合、工讀結合的辦學之路,為學生的成才、就業、創業鋪平道路。短期培訓,突出從業人員的職前職後、在崗轉崗、再就業培訓和移民培訓。

我校成立了畢業生實習就業指導中心,並同江蘇鼎峰重鋼、江蘇科固電器、宿遷武田工業、宿遷特力工具等本土企業建立校外實習基地;還在蘇、錫、常、上海等經濟發達地區同日立顯示器、金龍汽車、英飛凌科技、富士康集團、住友集團、沙鋼集團、江蘇水天堂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等幾十家大型企業建立了產教研實習基地和畢業生就業網路。近幾年來,我校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發展規劃

指導思想和辦學理念

1、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推進素質教育,落實黨和政府關於職業教育的有關精神,確立新時期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遵循職業教育發展規律,面向社會、面向市場,堅持“對內求實,對外求活”,堅持教育改革,推進現代化管理,提高信息化程度和水平,努力加強對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文化基礎教育、職業能力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鑽研精神、務實精神、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以培訓師生動手能力為核心,以師資培訓為重點,加強教職工隊伍建設,學校制度建設,全校師生員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加強黨建工作,發展學生黨員,使黨建工作成為學校政治思想教育的一條主線。推行雙元制辦學模式,加強校企合作,建好校內實習基地,強化實習實訓,提高學生技能。抓好學生就業安置工作,確保學生滿意,家長滿意。力爭通過五年努力, 把學校的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使其成為開放靈活、知名度較高的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得的省級和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乃至高水平示範性職業學校,為宿城職業教育的發展做出突出的貢獻。

2、辦學理念:對內求實強素質,對外求活謀發展。 在“求實”中,注重更新觀念,做到理念新、目標明、基礎寬、定位準。 理念新:樹立教育終身化、教育市場化、教育現代化的觀念,形成對內求實強素質,對外求活謀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積極拓展職教市場,打造現代職校品牌;保護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的特長,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讓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職業教育的辦學理念。 目標明:依據人才市場需求,把學校建成開放靈活、知名度高的與經濟發展相適應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或高水平示範性職業學校;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習者為中心,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一專多能的初等、中等複合型、套用型人才。設定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學生就業的現實需求和發展需求相適應的專業。 基礎寬:根據素質教育要求,在課程設定上確立“以人為本"的育人觀、質量觀,使學生建立起生存觀、基礎觀,具有在國內外求職能力的多資格、多證書和重發展、有後勁的中職學生。 定位準:堅持中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確立“終身教育”的觀念,深化素質教育,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會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發展。 在“求活”中,注重改革發展,做到思路清、模組活、平台廣、重實踐。 思路清:創立內聯、外靠、用政策、創職校品牌的工作思路,在改革實踐中不斷發展其內涵。 模組活:構建適應學生學習基礎和發展需求、可供學生選擇的模組化技術實訓課程、選修課程,強化學校校本課程教研和開發力度,緊跟市場發展腳步,縮小校企距離,實現無縫隙連線。 平台廣:構建成職教改革的實驗基地、造就名牌教師的舞台、培養優秀學生的搖籃、向外展示亮點的視窗的發展平台。 重實踐:結合專業特點,緊密聯繫社會發展與市場經濟,不斷更新信息技術和設備,加強實訓室建設步伐,向中心化發展,拓展聯辦企業,建立企業實踐基地,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規劃目標

(一)總體目標 在未來5年內,通過不懈的努力,使學校的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邁上一個新的台階,成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結構合理、靈活開放、特色鮮明、自主發展、集教科產工貿為一體與中心城區相稱的省級重點職業學校。到2008年要把我校創建成省三星級職中;把電子技術套用專業創建成省示範專業;把電子技術實訓基地創建成省級緊缺型人才培養基地;把電子技術套用專業的課程改革項目申報成江蘇省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專業實驗點。

(二)具體目標 1、辦學規模 適應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積極開發新專業,調整改革老專業,保持多專業、多功能、多形式、大容量的辦學規模,保持年均招收學歷教育學生2000人,年均短期培訓3000人以上的水平,接近或達到省四星級職中的辦學標準。 2、辦學體制改革 積極探討辦學體制改革。鞏固現有多種形式的聯合辦學;嘗試與蘇州吳中區共建專業及深層次合作;嘗試與國(境)外聯合辦學。改革學校管理機構和運行機制,更好地適應辦學體制改革和學校發展的要求。 3、教育教學改革 推行雙元制教學模式,加快教育教學改革步伐,開發趣味性、實用性為一體的校本課程;研究探討職業教育的途徑、模式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鑽研精神、務實精神、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探討和構建符合三個接軌(與國際雙向接軌、與行業接軌、與高職接軌)、一個基礎(打好文化課和專業課基礎)、適應受教育者對教育多元化選擇和終身學習的課程體系,保證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積極推行彈性學制、學分制;在模組化教學方面,繼續拓寬技術模組,實施目標教學,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技術,儘快創出有自身特色的雙元制辦學模式,達到差別取勝、特色取勝。 4、基本建設 (1) 隊伍建設: 建設一支辦學思想端正、教育觀念先進、業務精湛、開拓進取、團結協作、務實高效、勤政廉潔的幹部隊伍,所有幹部應具備套用現代化管理技術和手段的能力。 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教育觀念先進、業務精良、結構合理、專兼結合、掌握現代化教育教學技術和具有較強的科教研能力、實踐能力的與現代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相適應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教師的學歷100%達標,碩士研究生或取得同層次結業證書的達到1至3名;15%的教師成為市區級骨幹教師或學科帶頭人;“雙師型” 專業課教師達到90%以上。 (2) 專業建設: 根據經濟建設和市場需要積極發展面向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新專業,改革調整現有的專業,最佳化專業整體結構,增強適用性。專業設定體現出長線和短線結合、長短互補;主幹與輻射貫通,滾動發展;學歷教育與短期培訓互補,多元結合;寬口徑與窄口徑並存,以寬為主。建設骨幹專業,開發特色專業,力爭五年內創建3個省級示範專業,開發2至3個特色專業。 (3) 課程和教材建設: 改革各專業課程結構和教材體系,繼續探討和構建以學生為主體,有利於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既能體現新觀念、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又能為繼續學習奠定基礎,符合三個接軌(與國際雙向接軌、與行業接軌、與高職接軌)一個基礎(打好文化課和專業課基礎)、適應受教育者對教育多元化選擇和終身學習的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結合學校的專業設定,緊密聯繫社會需求,體現辦學特色,建設自己的校本課程及校本教材。爭取五年內設定校本課程並在專業課教材中有30%的校本教材,各專業完成2至3門綜合化課程的教材編寫工作,並逐步投入使用。 (4) 信息化建設: 完善教育教學設施和管理手段的現代化,網路化,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學校信息化建設的硬體基礎和套用程度在同類學校中力爭中上游水平。在教職工中進一步普及計算機技術套用,爭取全體教師和管理人員每人擁有一台計算機(一線教學人員配備手提電腦),使學校的管理、教育教學全部實現信息化。 (5) 硬體建設: 利用前兩年時間分兩期工程完成學校基建工作,建成4幢宿舍樓22400平方米、教學樓11000平方米、實訓樓和實訓加工中心10000平方米、餐廳5600平方米、多功能會議室1600平方米及其他附屬用房和設施,預計投入約8000萬元。 按專業建設標準,分年度添置實驗實習設備,預計投入約2000萬元。 5、辦學質量與效益 (1)5年之內為社會輸送7000名左右素質全面、綜合職業能力強,符合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要求的初、中級實用型、技能型人才和勞動者。每年保證畢業生就業率98%以上;嘗試開拓國(境)外就業市場,爭取畢業生國(境)外就業有突破;推薦優秀學生參加高考,保證參考學生90%以上升入高職院校。 (2)充分發揮職教中心的技術示範作用,在信息交流、技術推廣、服務社會等方面起到輻射示範作用,開展“兩後”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服務“三農”,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3)積極參與社區教育,為推行就業準入制度和再就業提供培訓。 三、具體措施 (一)加強幹部隊伍建設 提高幹部隊伍的政治素質和理論水平,特別是要在管理和先進職業教育理論、經驗以及職業教育課程論等方面達到新的高度。明確中等職業教育的方向和任務,堅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增強幹部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性工作的能力。本著結構合理、精簡高效、能上能下的原則,調整好學校的領導班子。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公開、公正、透明、嚴格選拔學校領導幹部,使幹部隊伍充滿生機和活力。逐步推行學校中層領導幹部競爭上崗制度,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幹部選拔使用制度,真正把想幹事、會幹事、乾成事的教師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為學校發展增加後勁和生命力。轉變工作作風,堅持和完善幹部的評議和考核制度。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1、把加強師德建設放在教師隊伍建設的首位,通過學習和思想教育,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樹立愛崗敬業精神,樹立現代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增強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和參與教育教學改革的積極性。

2、進一步加強教師的業務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提高教師的學歷層次、實踐能力、教學水平和現代教育技術套用能力。鼓勵支持學歷不達標教師參加進修,使本科達標率達到100%。要求全體教職工學習研究具有自己特色的先進技術,要求教職工要有自己的絕活,有自己的發明,有自己的創造,有自己的產品,制定專項計畫,鼓勵教師向“雙師型”教師發展,為他們的進修、取證提供條件和經費。建立專業課教師定期參加生產實踐和校本培訓制度,重點培訓教師參與課程開發、校企合作的能力,提高教師跨學科、跨專業與其他教師合作的能力、提高教師學習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目標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成功式教學法的能力。學校試行校級骨幹教師制度,並在此基礎上培養和選拔區、市、省級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走培養、引進之路,建立自己的名牌教師隊伍。

通過培訓和實踐,提高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套用能力,所有任課教師具備能夠從網路上學習、獲取教育教學信息,能夠製作多媒體課件,能夠熟練的運用各種現代化電教手段的能力。

3、實施“一、三、五”青年教師培養工程,培養青年教師一年入門、三年勝任、五年成骨幹。遵循青年教師的成長規律,發揮其特長,在思想、生活上關心,學習、工作上支持;重視青年教師的師德建設;繼續發揚以老帶新,師徒結對的好傳統,進行傳、幫、帶,建立青年教師“導師”制度,請名校名師做指導;以多種形式提供繼續教育的機會,組織好研究生課程學習,組織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和經驗;搭建教育教學舞台,提供充分展示才能的場所與機會,促進他們儘快成長。

4、完善兼職外聘教師管理制度。堅持專兼結合,聘請有職業實踐經驗和教學能力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建立一支優良的高水平的兼職教師隊伍。

改革辦學體制

積極探討與國(境)外合作辦學;積極探討、實踐與外地區、企業合作辦學;積極探討引進社會、民間資金,合作開辦職業教育項目(職業學校、培訓機構)的可行性,爭取在規劃期內有3至5個合作項目。

深化學校管理體制改革

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中等職業教育的要求和現代管理觀念出發,推行對內求實,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對外求活,積極拓展職教市場的辦學思路。深化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建立以學期考核目標為核心的管理體制,不斷改革、完善內部管理機構,套用現代化管理手段,充分發揮管理效能,依法辦學,增強主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活力。

1、完善校長負責制,切實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障監督作用,充分發揮教工大會的民主管理、民主監督職能。

2、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職工崗位聘任制和聘用契約制,逐步實行競爭上崗。根據教師實績,實行低職高聘和高職低聘,合理分流富餘人員。部分專業教師向社會公開招聘。

3、增強激勵機制,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改革結構工資制度,完善考評和獎勵制度。貫徹“優績優酬”的原則,獎勵政策向教育教學一線,向科研、向創造性工作和有突出貢獻的人員傾斜。

4、提高現代化、信息化管理的程度和水平,促進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

5、嘗試推行後勤服務社會化,提高后勤服務社會化的程度和水平。

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1、根據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調整專業設定,積極發展面向新興產業和現代化服務業的專業,最佳化專業結構、增強適應性。對現有專業進行深入的調研與分析,進行科學的調整,形成結構合理的專業體系。按照示範專業的評估標準,加強骨幹示範專業建設,在全校專業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骨幹專業的示範和輻射作用,使學校各專業協調發展。規劃期內加強市場調研,有針對性地開設2至3個特色專業。

2、探索“以知識為基礎、以職業技能為本位”的教學指導思想,根據新形勢職業崗位對學生素質的要求,對課程設定、課程結構、教材進行改革。教材選用要體現多樣性,以統編教材為主,同時結合學校實際選編有特色的校本教材。教材要體現新觀點、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

3、為了學生全面發展,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積極進行專業技術模組教學,積極推行目標教學法、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教學法、成功式教學法,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並注重學生個性發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全面素質。

4、加強職業技能訓練,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堅持多證書制度,把考取國內外能力等級、職業資格證書所需的知識和技能要求納入教學計畫,加強對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資格取證的指導,鼓勵學生考取多種職業技能和職業資格證書。加強學生實習實訓管理,進一步鞏固發展實習實訓基地。

5、加強教科研活動。加強對教科研工作的領導,制定相關的管理、激勵制度,使教科研工作規範化、制度化。學校的主要領導幹部要參加一項或幾項科研課題,對確有成效的教科研成果給予重獎。

6、積極進行考核制度改革,從考核內容到考核方法都要從有利於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出發,有所創新。積極探索教考分離的考核制度。

7、加強教務、教學的管理,實現教學、教務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現代化。健全和完善教學質量評估、監控和督導制度。

8、加快教學信息化進程,提高教學信息化水平。搞好多樣化的電化教育和計算機輔助教學;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分批對所有教室進行改造,安裝大螢幕液晶顯示屏和多媒體設備操作台;所有任課教師配備較為先進的筆記本電腦,在課堂教學中普及計算機輔助教學。

9、加強圖書館與閱覽室的建設。做到圖書、資料每年都有更新,不斷加快更新速率。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建設電子閱覽室,提高閱覽的信息化程度。

10、對部分專業進行實施彈性學制的有益探索,取得經驗。爭取在規劃期內所有專業逐步實行學分制。

11、進一步加強外聯工作,積極開展社會信息的調研,為學校的專業設定、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意見。為畢業生的就業提供良好服務,保證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

12、強化職業培訓。積極參與社區教育,為實現學習社會化,為推行就業準入制度和再就業提供服務。

加強德育創新工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把學生德育工作擺在首位,以思想政治工作為總抓手,激發學生刻苦學習、報效祖國的熱情和信心,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信念。利用青年黨校教育陣地,抓好學生黨員的發展工作,吸收優秀學生接受黨的基礎知識教育,接受黨組織的培養,使這一工作成為全校學生政治思想教育的一條主線,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向黨組織靠攏的政治氛圍。以職業道德教育、創業教育為重點,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

1、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精神,把德育工作放在素質教育的重要地位,提高學校教職工的全員德育意識,形成教書、管理、服務、活動、環境、身教六育人的局面,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完善全員德育和全程德育工作體系。

2、按照“堅持目標、結合實際、重在建設、務求實效”的方針,完善德育工作的目標規劃,全面貫徹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職業道德教育和創業教育為重點,突出職業指導,形成自己的德育特色。

3、加強學校德育工作隊伍建設,落實德育工作人員業務培訓計畫,針對素質教育和學校德育工作對相關人員的要求,定期組織學習,進行崗位培訓,注重師德培養和業務指導,提高德育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和工作水平。強化班主任隊伍建設,重視青年班主任的培養,遵循青年教師的成長規律,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力軍作用,使其成為班主任隊伍的骨幹力量。

4、通過多種渠道開展德育工作。

(1)重視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學科的教育質量。深化德育課教學改革,認真執行教育部頒發的德育教學大綱和教材,並不斷積累和總結經驗,認真研究、正確處理德育課中知識性、教育性的關係,充分發揮德育課的教育作用,配合各種教育途徑,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水平。

(2)堅持開展德育科研工作,樹立向科研要質量、要效果的觀念,積極爭取和開發德育研究課題,積極推廣科研成果,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

(3)結合專業特點,制定各專業的職業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把職業道德教育落在實處,通過課堂教學、主題班會、主題活動、社會實踐等多種形式,提高職業道德素質,增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健全和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德育體系;建立由學校、聯辦單位和用人單位組成的素質教育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對學校德育工作進行指導、評價。

(5)抓好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與共建或聯辦單位的合作,有組織的開展好社會實踐活動,發揮社會實踐這一有效的教育載體的功能。

(6)發揮共青團組織的作用,團結教育廣大團員和青年學生。抓好“中學生青年黨校”的建設和學生黨員發展工作。

(7)重視“美育”教育,發揮學生會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堅持開展科技節、藝術節、體育節等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8)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創建“文明、向上、健康、高雅”的校園文化,發揮環境育人的功能。

(9)加強法制、安全教育,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制、安全教育宣傳活動,提高學生學法、懂法、守法的意識和安全意識。努力做好教育轉變後進學生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七)資源統籌與資金保證

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進一步最佳化配置學校現有的設備設施,作到物盡其用,發揮最佳效能;統籌學校收支,節約挖潛,管好用好學校學費收入;通過爭取政府的各類扶持資金支持、開辦各種形式的培訓等途徑籌集辦學資金;多方面聯繫聯合辦學的合作夥伴,爭取他們積極投資助學,開闢新的籌措資金渠道,保證規劃的實施。

規劃按年度進行目標分解,制定年度計畫,學校各職能部門按計畫予以落實,保證本規劃的實施和完成。

師生聯動

慶國慶 慶國慶

宿城區職教中心全體師生在校園廣場聯歡,慶祝偉大祖國59華誕。下午兩點整,優美的舞蹈《super boy and girls》、歡快的《霸王鼓韻》拉開了聯歡的序幕。台下師生歡呼雀躍,不時爆發出陣陣喝彩。08級新生演唱的《我最閃亮》,以甜美的歌聲,活潑的個性調動了全場的氣氛。隨後,《雀之靈》閃亮登場,在清脆笛聲的伴奏下,06級學生舞動著舒展的太極拳,行雲流水般的動作迎來了陣陣掌聲。小合唱《北京歡迎你》將聯歡推向了高潮。精彩紛呈的文藝節目,全面展示了學校素質教育的成果。獨唱、合唱、舞蹈、街舞、小品、朗誦、健身操一一展示在師生面前,展現現代職校生的風采。

最後,聯歡在大合唱《明天更美好》的音樂聲中落下了帷幕,全體師生共唱美好生活,祝願學校和偉大的祖國明天會更美好。

發展印記

面對新的機遇,面臨新的挑戰,學校始終遵循職業教育發展規律,面向社會、面向市場,仍將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質量求生存,以創新促發展,以規劃作引領,加大體制改革力度,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就業體系,努力擴大辦學規模,走“一年整合、三年提升、五年跨越”的科學發展之路,通過五年不懈努力,力爭實現科學靈活辦學機制,形成特色教育教學模式,形成集現代化的校園硬體、專業化的一流師資隊伍、教育就業一體化的保障體系的全方位、立體式、高質量、有特色的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

發展歷史

1、2007年5月,宿城區人民政府決定擇址宿城新區興建新校。

2、2007年7月,宿遷市宿城區職業教育中心正式成立。

3、2007年12月,新校區一期工程全面竣工。

4、2008年12月,通過江蘇省電子技術套用實訓基地驗收。

5、2008年12月,通過江蘇省三星級重點職業學校

6、2009年5月,通過機電技術套用和電子技術套用省級示範專業驗收。

7、2009年12月,通過宿遷市綠色學校驗收。

8、2010年5月,通過電子技術套用省級課改實驗點驗收。

9、2010年9月,更名為宿遷市宿城中等專業學校。

10、2010年9月,宿遷市人民政府授予“宿遷市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11、2010年10月,被評為“江蘇省體育工作先進學校”。

12、2010年11月,被評為“江蘇省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先進集體”“江蘇省德育特色學校”。

13、2011年5月,創建成“江蘇省課程改革實驗學校”。

14、2011年11月,創建成“江蘇省高水平示範學校”“江蘇省四星級學校”。

15、2011年12月,創建成江蘇省電子技術與套用品牌專業,創建成省綠色學校。

16、2012年6月,創建成江蘇省計算機網路技術品牌專業。

乘車路線

市內乘公車91路、301路、202路到市公交調度中心,向北100米即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