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家庭書架: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語錄體著作,被譽為“東方聖經”、“半部論語治天下”,是儒家的重要經典之一,是中國政治倫理和社會倫理的基石。綜觀整部《論語》,裡面既有社會人生的美好藍圖,又有人性與道德、政治、文化碰撞而出的智慧火花。
圖書目錄
論語
學而篇·第一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顏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衛靈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堯曰篇·第二十
孔子集語
序
表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孔子家語
卷第一
卷第二
卷第三
卷第四
卷第五
卷第六
卷第七
卷第八
卷第九
卷第十
序言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因集中體現了孔子的學說和思想,成為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自幼家境貧寒,三歲喪父,十五歲時立志求學,青年時期便精通禮、樂、射、御、書、數(六藝),並終其一生對真理孜孜以求,奮鬥不息。他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週遊至衛、宋、陳、蔡等國,但都沒有受到重用。政治上不如意,孔子便轉而投身教育,他興辦了當時規模最大的私學,主張“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培養出了許多有才幹的學生。《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可以說,春秋戰國時期文化教育的發達,孔子起到了“開風氣之先”的作用。孔子晚年致力於整理重要典籍。相傳他為了教學的需要,曾親自刪定“六經”,並把它們作為教材。六經即《詩》、《書》、《易》、《禮》、《樂》、《春秋》。《樂》今已逸失,其他五經尚存。這些文獻至今仍是研究我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的寶貴資料。
而能最大程度反映孔子思想的當數《論語》,書中保留著孔子生平、學說和教學活動的重要資料。至於《論語》之名,班固在《漢書·藝文志》里說:“《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這一說法大體可信。
現在通行的《論語》共20篇,493章,大部分內容為孔子回答弟子們的提問;一部分不屬於問答,只是孔子的言論;一部分是孔子回答諸侯國君、卿大夫和各方士人的問題;、還有一部分是孔子的弟子們回答別人問題的言論。篇章排列在內容上沒有什麼必然聯繫,各章節皆獨立成篇。
《論語》涉及的領域極其廣泛,涵蓋哲學、政治、經濟、倫理、美學、文學、音樂、道德等諸多方面,是研究孔子及儒家學說的主要文獻。
孔子學說的核心思想——仁,貫串《論語》的始終,並引申出多重涵義,如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仁、仁者人也,等等。《論語·衛靈公》中,孔子用一句“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的箴言,照亮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成為後世仁人志士心中屹立不倒的豐碑,也使各個時代的中國人在立身處世上有了內心的尺度。
《論語》作為儒家經典、“四書”之首,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據說,宋朝開國宰相趙普每天回家都關起房門苦讀。後來,家裡人發現,他的書箱裡藏的只有一部《論語》。有一次,宋太宗和趙普閒聊,便問道:“有人說你唯讀一部《論語》,這是真的嗎?”趙普老老實實地回答說:“臣所知道的,確實不超出《論語》。過去臣以半部《論語》輔助太祖平定天下,現在臣用半部《論語》輔助陛下,便足以使天下太平了。”於是便有了“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
綜觀整部《論語》,裡面既有社會人生的美好藍圖,又有人性與道德、政治、文化碰撞而擦出的智慧火花。
《論語》里閃耀著人性光輝的東方智慧,經過兩千多年的洗禮,已得到世界範圍內越來越多人的理解和認同,成為中華民族和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