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宮爾鐸,善書法、工詩。生平著述有《思無邪齋詩存》初集、正集、續集,十二卷。晚年主篡續修《宮氏家譜》等。生平
宮氏生平好學,博覽群書,自建思無邪齋(注二),廣為收集古今圖書善本,宋元碑拓、名人書畫,悉心深研考據。收藏之宏富,向為士林所稱道。背景
他所處時代(道光、鹹豐、同治、光緒)正是清廷極端腐敗,對內鎮壓農民起義(太平軍、捻軍等),連年戰亂,對外屈膝求媚於帝國主義列強,割地賠款。宮氏一生,相當部分歲月在這種社會動亂中度過的。他對人民的疾苦,深表同情,居官宦遊秦隴時,耳聞目見,親身感受,寫下了眾多反映現實,同情人民的詩作和文章。如《延州行》(注三),即是典型一例:作品
延州城外堆白骨,延州城內饑民哭,來去兵賊苦相仍,十家九家遭殺戮。
榆皮巳空榆頂禿,掘盡草根當□(注十二)粥(注四)
豺虎縱橫食人肉,賣兒鬻女謀升斗。(注五)
鵠面鳩形衣露肘,饑民泣喚饑民走,
嗟余忝膺郡符寄,對此瘡痍彌滋?。《注六》
痛哭陳書揮熱淚,吁嗟乎,厲階誰職痛切膚!
風聲鶴唳疑號呼,安忍坐視萬骨枯?
傷心莫問延州道,萬落千村嘯鬼狐……
賞析
詩中“豺虎縱橫”,難道不正是那些食人肉,吸人血的官紳兵匪么?正是他們逼使人民賣兒賣女,以換回升斗之米!正是詩的內容,反映出當時的延安被這些“豺虎”搞得可謂:千村蕭疏、萬家墨面、餓殍塞道、白骨盈野、多么悽慘的一幅圖景呀!“嗟余忝膺郡符寄。”作者是延州地方的父母官,執掌郡印符的人,理應首先負起責任,可是他終究無可奈何,只能:“對此瘡痍彌滋?(注六)”,“痛哭陳書揮熱淚……”“風聲鶴唳疑號呼,安忍坐視萬骨枯?”!詩人最後只能把這問題的“懸念”提交給他的讀者、同情者去找尋答案,以求得個人精神上的解脫和懺悔。宮氏宦遊,遍及西北大地,如潼關、宜川、虎牢關、德化、靈寶、函谷關等地,所經之處,皆有詩作,主題不外乎:(一)關山勝跡之美,(二)兵災劫難帶給人民的痛苦,(三)不滿官場現實。徒發避世之慨。只因作者經歷種種戰亂洗禮:殘殺、流亡、飢餓、死亡,他才憤然地對當時社會進行無情的揭露與譴責。除此外,再也找不出任何醫治現實的良方妙法,以拯救人民於水火。由於一籌莫展,刺激過度反而近乎麻痹了。《書懷》二首,正是他消極避世思想的揭示:
讀書深恐負平生,寵辱年來總不驚,
兒女累多歸未得,怨尤意泯氣俱平。
蒼黃世態風雲幻,磊落襟懷雪月明,
飲灑高歌羞不惡,此身期與世無爭。
長時期的邊塞烽煙,動盪不寧的宦遊生活,人民的苦難,官場的鬥爭,詩人面對如此社會,該是怎樣去詛咒?對未來和平安定生活,又是何等嚮往!請見《對酒漫成》一首:
白雲蒼狗看浮雲,痛飲狂歌日已曛,
肝膽惟思贈自己,姓名羞僅詫空文,
防邊鼓角如相語,驚月鴻鳥谷喚群,
鐵甲霄來寒徹骨,伊涼何日罷屯軍。(注七》
由於如此社會因素,加之主觀思想上的避世意識,這就奠定了他對人生“虛幻”唯心主義的內因基礎。“浮生若夢”永遠是痛苦的;“神仙世界”,才有永恆的幸福;那裡有香花四季,那裡有仙樂頻頻……他就是帶著這樣的“人生哲學”而棄宮歸里的。 “天涯遊子歸來遲”,對生活消極,對世事冷漠,除了陶情泉林竹石與詩酒之外,便是潛心黃老之學(注八),謀求神仙之術,意志益發頹唐了。不久遂闢地荊山東麓三皇廟內太古軒“修心養性”,並於乳泉自建呂洞賓塑象,供奉於呂祖殿內,且於望淮樓東南角另闢“純陽道院”,頂禮膜拜,表示虔誠,還自改名號為師呂道人。
晚年
宮氏晚年,為何對呂洞賓甚感興趣,而“趨之若鶩”皈依道家名下?這是有他的思想基礎和歷史根源的。呂洞賓
是傳說中的“八仙”之一。(歷史上真有其人,並非虛構,但是人,而不是仙)唐朝人,家住山西芮城永樂鎮(一說西安,另說山西永濟)。元朝帝王費了一百多年的時間修成一所永樂宮(注九)還畫了很多的故事壁畫專為頌揚他。呂洞二原名呂岩,祖父,父親都是唐朝的官員。唐寶曆元年(公元八三五年)還中了進士,當過二年的知縣,後來棄官出走,把自己的萬貫家產,散給鄰里窮人帶領妻子藏在九峰山,兩人各住一洞,比鄰而居,進行修煉。每日會面時,互致問候,相敬如賓,故後人改稱他叫“呂洞賓”。因為夫妻兩口在一起。又自稱“回道人”,尊重婦女,成為歷史美談。他還到處為窮人治病、施藥、不受分文,救活了不少人的性命,做了很多好事。所以民間有“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的俗諺。有一次在岳陽樓,因飲“龜蛇酒而醉夢”,後人便在此處修了“洞賓醉酒亭”,做為紀念。還有傳說“江淮斬蛇”、“岳陽弄鶴”,“邯鄲度盧生”(黃粱夢)等故事。平日頭帶道士巾,身穿舊道袍,無憂無慮,雲遊四海。會劍術(健身之法)所以晚年非常健康。據《宋史》記載:“百餘歲而童顏,步履輕捷,頃刻數百里。”這未免迷信失真了。總之,他逐漸成為後來道教的祖師而受人尊敬。宮氏經常說:“要是我能成為他的弟子,那該多好?”他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甚至入了迷。後來又經常對友人講,“我與呂祖有前生之緣,他姓呂,我姓官, “冖”之下一個‘呂’;正好是個·宮”字,我們難道不是‘一家人’嗎?!這不是前生之‘緣’是什麼?準是上天的安排呀!”
資料
純陽道院,三皇廟,近在咫尺,往返參拜,極為方便。嗣後,宮氏平日一反常態,“道貌岸然”,儼然一派道家風度。縱然如此,尤自感三皇廟、乳泉、純陽道院離塵凡太近,不甚清靜,便決意遠去定遠一處偏僻幽靜的由野禪圭寺,定居下來。這裡人跡罕至,山環水復,風光佳麗,呂祖殿又較寬敞廠,正是他所理想的修行之地。由沉湎神仙之術,繼而“不食人間煙火”,於光緒末葉某年二月的一個雷雨交加之夜,無疾“羽化”而逝(注十)。故其表兄楊壽寶在一首輓聯中寫道:禪定靜深宵,看爾時雷雨空山,是果競乘龍跨去,仙蹤留古寺,問此後月明華表,可能重化鶴歸來。(注十一)
宮氏為我們留下的文物手跡極少,筆者所知原藏於青雲樓(現卞和洞下水校院內)壁間的《玉泉銘》碑刻,為宮氏於光緒二十二年丙申(即1896年)所書刻,自署師呂居士。行楷,結體灑脫,風格典雅。遺憾的是,僅此一件遺珍,亦在“文革”中被毀棄,令人惋惜。
另一為塗山禹王宮原山門門聯:“峻拔在寥闊,磅礴壓洪源”,“傳子特開三代局,來年共仰八年功”等。為顏體書,亦為不可多得的範本,現保藏在廟中內室。雖經百年風雨剝蝕,但仍依稀可辨。尚能摹制翻新。
注釋
(注一):誥授通議大夫一明清正三品惠恩予封者,本身之封稱誥授,通議大夫,高級文職階官。(注二):思無邪齋——宮氏書齋名,“思無邪”為孔子語,誠的意思。
(注三):延州行——延州即今延安。行,詩歌的一種體式。
(注四):粥——稠粥。
(注五):賣兒鬻女——鬻,賣的意思,即賣兒賣女,以換升斗之米。
(注六):彌滋媿(此處前如是空白格,則為古僻字。形為“女”偏旁加上“鬼”字)——非常慚愧的意思,同愧。
(注七):伊、涼一泛指甘肅伊吾、武威一帶邊防。武威古稱涼州。
(注八)黃、老——指黃帝老子,史稱二人為道家之祖,他們的理論主張,哲學思想稱黃、老之學。
(注九):永樂宮——在今山西芮城水樂鎮(即呂洞賓的出生地)。為紀念呂洞賓而設,元朝始建,前後五進殿宇,即宮門、龍虎殿、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並有精美彩色壁畫,畫的總面積達九百六十平方米,為我國繪畫史上珍貴的傑作。永樂宮原址,因在三門峽淹沒區內,1959年國家為保護古蹟,開始將全部建築和壁畫,遷至現在的新址龍泉村,按原狀修復保存。該處原為我國建國後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注十):羽化而逝——“羽化”我國古人稱成仙為羽化,即“變化飛升”之意。後世道教徒老病死者,也叫羽化。
(注十一):華表——這裡系指墓門前的石柱,祭祀的石器之屬。
(注十二):□處為古僻字。形為“飠”偏旁加上“擅”字的右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