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家葦夼村

1978年,糧食畝產250公斤,總產12.5萬公斤。 1985年,改為聯小,學生250餘人。 1978年,人均糧食400公斤,全村收入9萬餘元。

基礎概況

因村處溝夼且多葦塘,故命村名宮家葦夼。 宮家葦夼村位於海陽市北部,地處東經121°01′,北緯37°02′。東與晶山後村、晶山夼村相鄰,西與修家葦夼村相連,南與田家葦夼村相接,北與程家溝村相望。隸屬徐家店鎮,北距鎮政府駐地5公里。 全村有耕地60公頃,山嵐60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大豆、花生、蘋果等。 2002年,全村有173戶,488人。有宮、孫2姓,均為漢族,宮姓占99%。

大事記

1941年本村解放。
1942年11月22日(農曆十月十五日)日軍膠東拉網大掃蕩,殺死本村男女老幼21人。
1947年開展土改複查運動,批鬥地主、富農17戶。經華東工作隊批准,1人被執行槍決。
1953年成立互助組。
1954年成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2處。
1956年成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經濟發展

第一產業1955年,糧食畝產140公斤,總產7萬公斤。1978年,糧食畝產250公斤,總產12.5萬公斤。1983年,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糧食畝產450公斤,比1978年增長200公斤。1989─1999年,共修小型大口井4個,水利條件得到改善。2002年,糧食畝產445公斤,總產20.7萬公斤。 1991年以來,在村黨支部的帶動下,開發荒山17.5公頃,主要栽植紅富士蘋果、板栗、柿子等。 2002年,全村第一產業總收入237.4萬元,其中農業96萬元,畜牧養殖業80萬元,林業60萬元,其它1.4萬元。
第二產業建國前,僅有織麻布、襪子等手工業。20世紀60年代,辦起了粉坊、豆腐坊、掛麵坊。1980年後,村先後成立了石礦開採廠、石子廠,從業人員60餘人。1985年,村集體辦起了日產5000公斤的液體氯化鈣廠。2002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46人,總收入134.7萬元,其中工業94.9萬元,建築業39.8萬元。
第三產業改革開放以來,村黨支部發動民眾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先後辦起了機電維修部、商店及運輸等行業。2002年,第三產業從業人員93人,總收入486.5萬元,其中運輸業95.7萬元,商飲服務業390.8萬元。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2年,村成立中心完小,設1-6年級共10個班,教師18名,周圍村莊的5-6年級學生到完小上學,學生約280人。第一任校長王志玉,第二任校長姜振安,膠東抗日工作隊孫素平也曾任學校校長。1985年,改為聯小,學生250餘人。自建國至2002年,全村共考取大中專院校的學生16名。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不足百公斤,生活只能半年糠菜半年糧。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人均糧食250公斤。1978年,人均糧食400公斤,全村收入9萬餘元。2002年,全村有各種運輸車輛130輛,機車43輛,電話53部,彩電140台,電冰櫃20台。 村莊建設建國後,居民住房條件逐步改善。1981年,村統一規劃街道,修建學校16間。1982年,修建16間辦公室及庫房,並將村中大街北的南廳草房翻新為水泥預製板平房。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由建國初期的不足6平方米,擴大到20多平方米。 集體福利1979年,辦起幼稚園,幼兒免費入園。1982年,投資3萬元,用上了電網供電。1987年,投資3萬元,安裝自來水。1995年,投資4萬元,安裝閉路電視。1999年,投資3萬元,進行農電線路改造。1989年後,對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每人獎150─200元。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4年1月,建立黨支部,宮文基任黨支部書記。之後,曾任黨支部書記的有宮煥令、宮淑貞、宮彩貞、宮煥安、宮煥虎、宮欽法、宮煥運、宮煥金、宮龍波。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3個,黨員33名。 1990年以來,村黨支部兩次被評為海陽縣(市)先進黨支部。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2年春,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9月,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6月,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民兵、治安、婦女等組織。1984年5月,始設村民委員會。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宮煥保、宮聚典、宮彩貞、宮淑貞、宮煥廣、宮祝典、宮欽法、宮煥運、宮煥金、宮龍波、宮彩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