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侯國

十二月,吳蜀荊州之戰,東吳全勝,孫權拜為諸葛瑾綏南將軍、封宣城侯。 建安二十二年(217),孫權拜蔣欽為右護軍,領濡須(三國時古城,今無為縣城北邊,東南孫權曾建有濡須口,為戰時港口)督。 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吳國大勝,孫權改封諸葛瑾為宛陵侯,冊封蔣欽的兒子蔣壹為宣城侯。

宣城侯國,國都位於今南陵縣青弋江鎮,戰國時為宣邑,秦為宣城縣,東漢年間一度撤銷併入宛陵縣,隋開皇九年(589)再次併入宛陵縣,保留縣名,不再復建。東漢建安二十四(219)建國,吳黃武二年(223)降為縣,二任宣城侯,存續四年,轄區包括今蕪湖市南陵縣和池州市貴池區部分地區。
第一任宣城侯諸葛瑾(174-241),字子瑜,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人。建安五年(200),避難江東時,孫權姐夫弘咨對其才華感到驚奇,將諸葛瑾推薦給孫權。孫權將其與魯肅等人待為貴賓。《三國志·吳志·諸葛瑾傳》:“孫權姊婿曲阿弘咨見而異之,薦之於權,與魯肅等並見賓待。”不久,孫權任命諸葛瑾為長史(相當於秘書長或幕僚長),轉而協助孫權管理軍事。建安二十年(215),奉孫權命出使蜀國,討要原為東吳、後被蜀漢劉備先借後占的荊州,雖與胞弟諸葛亮闊別多年,但在出使蜀國時,兄弟會面只談論公務,私下不相往來,深受吳主孫權讚賞。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孫權利用漢中王劉備令荊州守將關羽,攻占曹魏樊城之機,令諸葛瑾等人隨大都督呂蒙,收復荊州。十二月,吳蜀荊州之戰,東吳全勝,孫權拜為諸葛瑾綏南將軍、封宣城侯。
第二任宣城侯蔣壹,靠其父蔣欽之功封侯。蔣欽(?-220),字公奕,九江壽春(今壽縣)人,東吳開國大將,江東十二虎臣之一。興平元年(194),孫策投靠袁術時,蔣壹跟隨孫策左右,服事恭敬,數戰有功。孫策東渡長江開闢江東基業時,任命蔣欽為別部司馬,後任西部都尉、討越中郎將等職。建安二十年(215),蔣欽隨孫權從征曹魏江淮重鎮合肥。孫權被魏國大將張遼擊敗,撤退時在今合肥市逍遙津北遭曹軍追擊,蔣欽和呂蒙、凌統、甘寧死戰護衛孫權,孫權得以逃脫。戰後,因功升遷蕩寇將軍。建安二十二年(217),孫權拜蔣欽為右護軍,領濡須(三國時古城,今無為縣城北邊,東南孫權曾建有濡須口,為戰時港口)督。後轉任右護軍,典領辭訟。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討伐關羽,蔣欽率領水軍入沔水(即“漢江”,古稱“沔水”,在湖北漢口注入長江,長江最長的支流),控制關羽轄下荊州水路,在得勝班師途中病逝,孫權為其“素服舉哀”,賞賜給蔣欽妻子“蕪湖民二百戶、田二百頃”,令蔣欽的兒子蔣壹繼續統兵。
建安二十六年、蜀漢章武元年(221年)七月,漢昭烈帝劉備以給關羽報仇為名,統軍七十五萬,對東吳發動大規模戰爭,史稱吳蜀夷陵之戰。蔣壹為吳國參戰的11位主要將領之一。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吳國大勝,孫權改封諸葛瑾為宛陵侯,冊封蔣欽的兒子蔣壹為宣城侯。同年九月,曹丕利用吳蜀相爭,吳國國力大損之機,令魏將曹休、張遼、臧霸兵出洞口;曹仁兵出濡須;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等攻打江陵。曹軍連建數個軍營圍困南郡城(治所江陵縣、今湖北荊州),魏帝曹丕親自到宛城(今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一帶)駐守,為其後援。華亭侯、大都督陸遜,永安侯、昭武將軍朱然接連戰敗,江陵被團團包圍。新科侯爺宣城候蔣壹從西陵(今湖北宜昌東南)直接奔赴江陵前線,戰死。蔣壹死後無子,宣城侯國除為縣。
《三國志·吳志》載:吳宣城侯蔣壹,欽子也。因父功封宣城侯。領兵拒劉備有功。還赴南郡,與魏軍交戰,臨陳卒。蔣欽字公奕,九江壽春人也。權討關羽,欽督水軍入沔,還,道病卒。權素服舉哀,以蕪湖民二百戶、田二百頃,給欽妻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