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光省

宣光省

宣光省(越南語:Tỉnh Tuyên Quang) 是越南東北的一個省,為中越邊界附近。宣光意為“光明山谷”。中國唐朝時,該地屬於交趾布政使司管轄,省會位於宣光市。這裡一度曾是越南革命指導中心,地理位置重要。曾爆發了著名的宣光之戰。

基本信息

公元1884年(清光緒十年)冬至1885年春,在中法戰爭(越南語:Thanh-PhápChiếntranh清法戰爭)中,清軍在越南宣光(越南語:TuyênQuang)對法軍進行的一次大規模長時間的攻城作戰。史稱宣光之戰(越南語:TrậnTuyênQuang或法清戰宣光PhápđánhthànhTuyênQuang)

宣光的特殊地理位置

位於越南北圻中部的宣光,是極具戰略意義的水陸交通樞紐。清軍獲此樞紐,可使北圻戰場東西兩條戰線聯為一氣,有利於攻克河內,收復北圻;法軍若能堅守此要衝,即可獲得北圻西線戰場的主動權。特殊的地理位置與戰略價值,使宣光成為北圻戰場中法兩軍必爭之地。宣光城依山傍水,築有石牆和炮台,僅東面臨江,江面可通火輪。城堡居高臨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由600名法軍及一部分越南附庸兵駐守。

宣光之戰的過程

1884年10月中旬,北圻戰場西線清軍主帥、雲貴總督岑毓英根據清廷正式對法宣戰後確定的東南沿海防禦、北圻陸路反攻的戰略方針,指揮滇軍、黑旗軍分兩路進軍:一路為劉永福黑旗軍10營3700人和滇軍5營2500餘人,陸續占領宣光外圍地區,達成對宣光包圍的戰役態勢;另一路滇軍7000人南下至夏和、清波等處,進逼端雄、臨洮、威脅興化、山西,以牽制河內法軍。法軍戰術為用戰壕溝通江岸與城堡的聯繫;另外,城堡前方有一座寶塔,法軍以塔為前沿陣地,在塔上安設一個哨所,也用深戰壕溝通哨所與城堡間的聯繫。平時哨所發現情況,即用電話通知城內守軍。加上法軍火炮射程遠,火力猛,守軍武器裝備精良,而滇軍又無攻堅大炮和攻堅技術,即使派士兵衝鋒至城下安放地雷,也無法炸開城池,反而在法軍的槍林彈雨中犧牲大量的士兵。於是岑毓英採取“圍城打援”的戰略。11月初,法軍多次沿清河船運援兵赴宣光,均於左育地方遭黑旗軍截擊,損失較大。法軍又派大型軍艦5艘、商船1艘,拖帶木船10餘只,滿載2000餘名侵略軍,逆水而上,18日到達左育,與黑旗軍、滇軍激戰12個小時後,被迫撤退至端雄。20日凌晨,法軍第5次沖至左育,以一部兵力登岸,從陸路攻擊黃守忠部。黃守忠部先敗,劉永福恐後路被抄,撤出左育,法軍得以衝到宣光,與城內守軍會合,使宣光法軍得到加強,給清軍的進攻增加了困難。12月以後,清軍圍城部隊又有增加,總兵力達1.6萬人,岑毓英也於1885年1月上旬進扎館司,親臨前線指揮。26日,清軍6000人從城南發起強攻,一舉攻克並焚毀法軍城南大寨,直逼城下,並於31日奪取城南炮台。法軍龜縮城內,困守孤城,清軍各營逼扎城根。2月,清軍採用挖地道炸城牆的戰法連續攻城,均被法軍強大火力擊退。為解宣光之圍,法遠征軍新任總司令波里也親率第1旅溯河西援,中途被左育黑旗軍擊斃千餘名,餘部於3月上旬進入宣光城。接著,法軍5000餘人,再攻左育。岑毓英見宣光法軍實力大增,知攻城無望,乃令各軍撤圍。東、西線清軍合圍法軍的戰略目的未能實現。

意義

此次攻城戰役,清軍先後傷亡近4000人,殲滅法軍2000餘人。由於清軍長期頓兵堅城;徒傷精銳,加之沒有解決好“圍點”與“打援”的協調配合等問題,以致此戰成為一次得不償失的消耗戰。宣光之戰雖然沒有完成占領宣光城的戰鬥任務,但中國軍隊在岑毓英的指揮下,團結一致地與法國侵略軍作了決死戰鬥,構成了抗法戰爭中慘烈的一幕,是中法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它牽制了法國侵略軍在北圻戰場上一半的主力部隊,極大地減輕了東線粵軍的壓力,為馮子材後來在鎮南關反攻法國侵略軍,客觀上準備了條件。

經濟

宣光省位於山區,林業潛力豐富,造林面積大有增長,為林產加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條件。宣光也重視建設工業區、吸引外資。土地、原料、礦產資源豐富,是它發展工業區的好條件。距省會10多公里的隆平安工業區水陸交通方便,供水、電信業務齊全,加上鼓勵投資的種種優惠造成了該區的吸引力。
在宣光北部的那杭縣,巴達山腳下一座現代化342兆瓦水電站正在拔地而起,竣工後將把甘河的水能變為電能,每年供電120億千瓦時。預計2006年第一號機組運行供電。屆時,岱語意為“地盡頭”的那杭的電力將融入國家電網並發出萬丈光芒,普照宣光的山山水水,使之煥然一新,無愧於老革命根據地。

行政區劃

宣光市(thịxãTuyênQuang)
占化縣(ChiêmHoá)
鹹安縣(HàmYên)
藍坪縣(LâmBình)
納杭縣(NàHang)
山陽縣(SơnDương)
安山縣(YênSơn)
宣光省宣光省


越南省級行政區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