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聖地宜春
江西省宜春市是禪宗聖地。禪林是宜春最具特色的歷史文化之一,也是宜春有待開發的重要旅遊資源之一。其中,作為禪林五家七宗第一家的溈仰宗祖庭——宜春仰山棲隱禪寺,及其開山祖師慧寂禪師的思想和遺蹟,在整個宜春禪林中,占有重要地位;至今仍是人們瞻仰勝跡和休閒遊憩的美妙去處。古往今來,凡來宜春的文人墨客,沒有不到仰山打馬一游的。佛教史上劃時代意義的‘馬祖建道場’、‘百丈立清規’都發生在宜春市。禪宗‘一花五葉’之第一葉溈仰宗祖庭仰山棲隱禪寺,其遺址就位於宜春市袁州區洪江鄉東南村殿上組,該寺始建於唐朝會昌年間(八四二年),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六十四年的歷史,開山祖師為慧寂法師。仰山棲隱禪寺鼎盛時期有殿、堂、樓、閣二十八座,僧人逾千,在國內外有著重要地位和重大影響。歷經滄桑,仰山鍾靜鼓息。今欣逢盛世,在各界人士大力支持下,一誠法師繼承虛雲禪師遺願,發願振興溈仰宗,派其弟子,溈仰宗第十一代養航法師於仰山負責各項恢復法務。2003年9月,江西省宜春市在原址上恢復仰山棲隱禪寺。2004年8月慧寂塔院先期動工建設,並已完工。同時,宜春中心城區通往仰山的公路也已經修建完畢。17日奠基的大雄寶殿,於2006年10月竣工。
養航法師為溈仰宗第十一世傳人,1991年在雲居山真如禪寺剃度出家,1996年畢業於九華山佛學院,之後赴陝西終南山淨修,並在五台山顯通寺創立禪堂,2002年至今,先後在寶峰禪寺和五台山顯通寺任維那、堂主、大知客,其間多次應邀前往香港、泰國、緬甸、新加坡訪問交流,弘揚佛法。
禪寺地理位置
仰山棲隱禪寺位於江西宜春市袁州區城南20多公里的明月山集雲峰下(現為袁州區洪江鄉古廟殿上村,所謂仰山即指集雲峰)
禪寺禪宗地位
仰山棲隱禪寺是禪宗‘一花五葉’之第一葉溈仰宗祖庭,該寺始建於唐朝會昌年間(八四二年),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六十四年的歷史,開山祖師為慧寂法師。仰山棲隱禪寺鼎盛時期有殿、堂、樓、閣二十八座,僧人逾千,在國內外有著重要地位和重大影響。
禪寺名稱演變
仰山寺唐開成年間,唐朝高僧慧寂由溈山來到袁州府宜春仰山,誅茅修"仰山寺"傳法,世稱仰山禪師,它是以溈山禪師靈佑和仰山禪師慧寂為祖,世稱"溈仰宗",為禪宗南宗五派之一。由慧寂禪師親手創建於唐會昌五年(公元845年),興起於宣宗元年,由當時的宰相裴休和江西觀察使韋宙大力支持建設;
棲隱寺因武宗反佛,慧寂曾外出棲隱他處,故宣宗大中年間改稱為"棲隱寺"。原寺額“棲隱寺”三字為唐宣宗親筆題賜。棲隱寺背靠的集雲峰(即仰山)是江西宜春市風景名勝區明月山的群峰之一。山麓一片開闊的坡地,小溪沿坡地兩側淙淙而下,最後在坡地前的一個峽口匯流,再穿過山峽奔流而出。坡地前沿,原本建有山門,山門內原有照地勢依次飛升的五進大殿,層層高聳,富麗堂皇,如瓊樓玉宇,似西天梵宮。歷史上,集雲峰一向是宜春縣乃至全袁州府的風水形勝之地,也正是僧俗追求清淨隱居修禪的極好處所。
太平興國寺宋太宗趙炅太平興國年間,棲隱寺奉敕改名為“太平興國寺”。太平興國寺已不再是單一的溈仰宗道場,而改成了所謂“十方選賢住持院”。元朝大德七年冬(公元1304年初),該寺一度毀於火災。但在希陵禪師的艱苦努力之下,新的寺宇於8年後又在原址矗立起來,元仁宗親題“大仰山太平興國寺”匾額一塊,詔封慧寂禪師為"慧慈靈感昭應大通正覺禪師",並且命大臣程鉅夫撰寫《大仰山重建太平興國寺記》,由大書法家趙孟頫書丹,勒石立碑於寺前。
興國古寺晚清時代,國運衰頹,以太平興國寺為核心的仰山寺廟群也隨著衰落。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太平興國寺在又一度毀於火災後,最後一次重建,並改額為“興國古寺”。改建後的寺廟建築面積僅有500多平方米,規模不及過去二十分之一,氣派更是大不如前。惟寺前兩棵當年慧寂禪師親手所植的銀杏樹,歷經千年風雨而愈見其蒼鬱挺拔。上世紀50年代,興國古寺的最後幾名僧人被驅逐還俗,寺中設施全被焚毀;60年代,寺廟建築連慧寂大師的靈塔均被徹底拆毀。只剩得寺前兩棵千年銀杏和周圍山中一些普通僧人的墓塔群,可供憑弔。
禪寺鼎盛時期
宋朝宋太宗趙炅太平興國年間,棲隱寺奉敕改名為“太平興國寺”。太平興國寺已不再是單一的溈仰宗道場,而改成了所謂“十方選賢住持院”,也就是不管屬於哪種派系,只要是有名的高僧大德,就可以被請來住持該寺院。因此,在宋代,臨濟宗的楚圓禪師、曹洞宗的仰山禪師、雲門宗的佛印禪師、黃龍宗的行偉禪師……等等著名高僧,都曾住持過太平興國寺。宋代著名文人黃庭堅、范成大、辛棄疾、朱熹等等,也都慕名造訪過該寺。宋代的太平興國寺不僅本身興旺發達,而且帶動整個仰山興起了大批的“衛星”寺廟。其中的木盆寺等,都達到了海內外聞名的程度。由於宋代仰山人口大增,居民墾山開田,逃避苛政;當年的著名文學家范成大在其《驂鸞錄》中記載:“嶺坂上皆禾田,層層而上及頂,名梯田”。 “梯田”一詞,就是起源於此。
元朝太平興國寺由著名的希陵禪師住持。希陵禪師曾應元世祖忽必烈之召進宮講經,因此,朝廷屢次給他加賜佛號。忽必烈賜給他“佛鑒”之號;元成宗又賜給他“大圓”之號。大德七年冬(公元1304年初),該寺一度毀於火災。但在希陵禪師的艱苦努力之下,新的寺宇於8年後又在原址矗立起來,而且新的寺宇“廣員倍於舊而加美焉”,江西行省將寺宇繪圖上報朝廷,元仁宗親題“大仰山太平興國寺”匾額一塊,詔封慧寂禪師為"慧慈靈感昭應大通正覺禪師",並且命大臣程鉅夫撰寫《大仰山重建太平興國寺記》,由大書法家趙孟頫書丹,勒石立碑於寺前。 元皇慶元年(1312年),太平興國寺不僅供奉仰山佛教開山祖師慧寂禪師,同室還供奉仰山古廟的仰山二神神像。明清 明清時代仰山不僅禪林遍布,而且俗世人口繼續增加,居民大規模開發山林種植水稻等糧食作物,梯田越開越多。尤其是明朝覆滅之際,大批不願被清朝奴役的明朝官員躲進了這天高皇帝遠的深山裡隱居,有的甚至乾脆剃度出家,溜進僧人隊伍,逃避清朝的迫害;更使太平興國寺及以其為核心的仰山一帶,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明清明清時代仰山不僅禪林遍布,而且俗世人口繼續增加,居民大規模開發山林種植水稻等糧食作物,梯田越開越多。尤其是明朝覆滅之際,大批不願被清朝奴役的明朝官員躲進了這天高皇帝遠的深山裡隱居,有的甚至乾脆剃度出家,溜進僧人隊伍,逃避清朝的迫害;更使太平興國寺及以其為核心的仰山一帶,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氛圍。